捶草搓草绳
小时候,老家的农民,生活中总是离不开草绳。捆草、抬物,挑担、网草垛都要用草绳,编织草包、搭建豆棚瓜架,也需要草绳。
这些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草绳,都是手工搓成的。
乡间农活多,晴好的天气要下地干活,是舍不得用来搓绳的。只有阴雨天,下不了地,这时捶草搓绳是再合适不过的事。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一双两好缠绵手,万转千回缱绻多。”聂绀弩写下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搓绳,也有一套流程。
“冷水浸盆捣杵歌”说的是捶草。用来搓绳的稻草要挑草秆较长软硬适中的糯稻草,或者生育期长株秆高的中稻草。草好,搓出的绳子结实,抗拉力强。选好草后得捶草。稻草大多有3个节,搓绳时稻草的节既硌手又容易造成绳子粗细不匀,再说稻草过硬搓起来也吃力。所以要将选出的稻草浸水或洒上水,不断捶打,使其变软成为“熟草”。
“捣杵”就是捶打,用的其实是木榔头。铁锤会把草捶烂,用木榔头捶打,可以将草的一个个节和草身“捶熟”而纤维不断,依然保持拉力。
稻草捶“熟”后,抓在手中软绵绵的,搓在手上不“打手”,就可以“掌心膝上正翻搓”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诀窍,搓绳也是一个技术活:开始搓时,先将稻草夹在膝间,分成两股,搓至稻草的根部,打结,然后,将有结的一头压在屁股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将稻草的另一头放在掌心翻搓,当稻草很快搓完时,再从那扎草把中抽出新的稻草,一根一根间着“添”,再接着搓,如此反复,稻草相互连接,不长的稻草就能搓出无限长的绳子。
我观察过搓绳的能手,搓绳时双手翻飞,草绳从掌心徐徐而出,就像一条急速前行的蛇。添草了,把绳子向后拽一下,用大拇指指甲将要添的稻草自然地掐成斜刀片状,再斜插在绳子交叉的两股中间,继续向前搓,再长的绳子,在哪儿添的草,也看不出来的,让人觉得是“一线到头”。新手搓绳,添的草露出一截,草绳“浑身是毛”,还不断出现 “大肚子”和“细颈项”,这样的绳不但不好看,而且易出现断头,不结实。
印象中,我所在的生产队里有个失明的老人,很多农活干不了,就一年到头搓草绳。草绳搓久了,巴掌心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家里的稻谷要不要晒,儿子用牙一咬,根据稻谷脆的程度判断。他呢,抓起半把稻谷,两只手一合,厚实的手掌就像两扇磨盘,磨几下,摊开手,吹掉谷糠,剩下的是米粒,这稻谷就不要晒了。目睹这一场景,我也试着用手磨稻谷,磨得手掌生疼,稻谷依然粒粒完好。我一摸老人的手,老茧硬得像石头,这都是搓绳搓出来的啊,一时间,我感到很震撼。
草绳最大的用途是捆扎东西,就像如今的塑料绳。过去乡间许多杂物都离不开捆扎,所有捆扎用的绳子基本上都是草绳。此外,农民还常用草绳做围栏。围栏约有一米多高。人们先拉好草绳,两根草绳一起拉,可以用来固定一头插入土中芦苇或细竹竿,防止鸡鸭等闯入菜园。
如今,当我看到尼龙绳、纸绳、麻绳等五花八门的捆扎用绳时,不知不觉就会想起捶草搓绳的岁月。
- 上一篇:高铁建设草帘系统
- 下一篇:植物认知绿化常见草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