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草袋情结
“编草袋不是我长寿的秘诀,我只是害怕这门纯手工活儿全被机器给取代了。”今年102岁的岳桂英清晰地说道,“过去编草袋是为了买肉、打酒、买盐,现在编草袋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传承手艺。”从选稻草,到搓草绳;从编草袋,到卷草帘……岳桂英老人忙碌的身影在冬日暖阳下越发精神。
这也是岳桂英的“徒弟”
农闲季节,全家一起搞草编
“哦,我编了好几十年了!”
成堆成山的草袋捆
人物名片:
岳桂英
102岁
彭山县公义镇草袋编织人
关注理由:
过去编草袋,她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现在编草袋,她说是一种感情寄托。已是百岁高龄,岳桂英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可她仍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的草袋。岳桂英老人为何独爱草袋编织这门手艺?这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草袋又与这位百岁老人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编就是39年
日前,小编来到彭山县公义镇欣荣村1组岳桂英老人的家,看到老人虽已过百岁,可行动却很利索,不仅耳朵好使,还视力清晰。
当小编一聊起手中的草袋,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妈妈教我编草袋。这个活路轻巧,还能卖钱贴补家用。”在她家,草绳、草袋、草帘、草片等稻草制品堆满了角落,孝顺的儿孙们都喊她不做了,可她却怎么也不听。
经介绍,小编发现编草袋需要的工序并不简单。选料、润水、搓绳、上框、编织、成片、修剪、拧边、缝合、修整、成品,每一步都很重要,还会直接影响草袋的美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据岳桂英的儿子李桂林介绍,草袋、草片主要有防洪(装砂石)、搬运(如搬家具时,垫草片,以防碰撞)、装东西(做工精细的草袋,可盛装物品)等用途。在过去,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家家户户都是用精致的草袋来装东西。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岳桂英总停不了这个爱好。她认为,谷草丢了是浪费,家里闲着坐不住,挣点小钱也不错。“这个搓绳子是很有讲究的,粗细要均匀,不然袋子就不经用。”
待一条条长长的草绳子搓好后,便上框,编草片。只见她将一块钉有16颗大钉子的长方形木框立了起来,每一块草片8根绳子,然后再将理顺的谷草均匀地编进草绳中。“这是最原始的方法,所有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岳桂英自豪地说。
据了解,当地“流行”草袋编织是在1972年,而岳桂英老人距今已做了39年。
村里出名的“快编手”
据老人回忆,上个世纪70年代,公义镇的很多村民们学会了草编。一是家用,二是卖钱。
“当时家里穷,我第一个报名去学的,虽然一根草袋几分钱,但是积少成多嘛。”岳桂英回忆道,过去的草袋做工更精细,由于白天要下地干农活,她大多是在晚上编织。
老人今年102岁,仍闲不住。“每天都要劳动,不做她还生气。”李桂林说道。
谈及自己的长寿秘诀,岳婆婆高兴地说:“我喜欢劳动,生活有规律,心情也保持愉快,人就少得病了。”老人还打趣地说,“他们以前都说我是‘快编手’,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感觉也没慢好多嘛。”
如今,岳婆婆每天还是可以搓360米的草绳子,编20多根草袋。
农闲时捧红“金稻草”
在当地,只要一起草袋编织,村里人都知道,有一个百岁老人至今仍然在编,都编了好几十年了。
当每一年的金秋和寒冬时节,农村的活路闲下来时,全村老老少少就都围坐在一起,一人干一道工序,分工合作编织草袋,热热闹闹地创收益。以前很多人觉得稻草没啥用,一把火填了炕洞,现在在这里却成为了“金稻草”。在村民眼中,岳桂英老人的积极带动功不可没。
除了开春编草绳,夏季编草袋,冬天织草片,村里人还把草编拿来防洪防雨、盖房子、搭温棚、蔬菜打包装,“凡是农家地里需要的,都能派上用场。”公义镇鹤林村村民吴志明说道。
在村民们的辛勤劳作下,每亩谷草可以编织500——600个草袋,而目前的市场收购价格是0.7元/个,轻松赚钱,变废为宝。“我5天就去乡里收一次,然后再把所有的草袋运到成都去卖。”汪志林在瞄准市场以后,做起了生意。“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我以前也编过,帮老百姓致富,自己也能找点小钱嘛。”
据了解,目前,公义镇草袋编织户超过2000户,家家户户有“绝招”,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岳桂英老人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草袋编织不仅仅只是一门手艺,更成为了带动村民创收的有用工具。
在采访结束之际,岳桂英还不忘托上一句话:“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生活好了,大家以后都能活上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