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余时间编草帘,农民增收忙
随着首府快速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博爱县的乡村企业内机器声再次响起。村民家门口有了就业场所,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9月6日一大早,50岁的协标工村村民齐女士将家里收拾利索,赶去村口的草制品厂上班。她说,9月1日恢复生产后,厂子新接了一批订单,这两天在赶着做草帘。
博爱县盛产水稻,将稻草变废为宝编制草帘、草绳等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也是各村转移劳动力、促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协标工村草制品厂负责人明亮忙着对生产场所消杀,并招呼干活的村民戴好口罩、保持距离。
伴随着草帘机马达声,齐女士和工友们熟练地将晾晒完的稻草整齐放到传送带上,经过两道工序后,一张宽1.5米,长12米的草帘子就做好了。
“这些草帘主要销往昌吉和生产建设兵团,用在温室大棚和水果运输上,稻草帘保温好,能防水,透光性也好,重量轻,还易存放,供不应求。”明亮说。
在村两委和工作队支持下,草制品厂平均年销售万余张草帘。厂子效益好,村民得实惠,厂子里用工全部是本村村民,最多时有七八十人。
“有订单就来,没订单还能做点农活。照顾家里挣钱两不误,订单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顶上十亩水稻一年的收入了。”齐女士说。
在博爱县工村,村头的稻夫草编制品厂有限责任公司从9月2日起恢复生产。
7日一早,36岁村民李先生将两个孩子安顿好,就去厂里上班。作为企业生产负责人,李先生带着员工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我们接到了30余万套打包布的订单,要赶在年底前完成订单,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李先生说。
近年来,在博爱县党委和政府支持下,企业迅速发展,年产值达到千万元。
2005年,针织品厂成立时,李先生就到厂里上班,从一线工人一直干到生产负责人,如今每个月工资5000余元。
“家门口厂子上班,有稳定收入,还照顾了老人和孩子。”李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