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土堆上覆盖沾水草帘
据报道,12月21日下午3点多,宝鸡市成功爆破拆除了6座大烟囱,仅仅用时10秒钟,120米的高楼瞬间变为废墟,场面震撼。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烟囱群一次定向爆破。
小编了解到,此次定向爆破拆除的是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厂区的6座大烟囱,宝鸡市阜丰味精厂2004年建成投产,主要从事生物发酵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气异味,主要成分为脂类和醇类物质,存在人体吸入不舒服的问题。因其长年散发出浓烈焦煳味,困扰附近居民10年之久。去年6月份,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即宝鸡味精厂)全面关停,已经全面搬迁至新址。
设防冲堤减震沟确保安全
12月21日下午3点多,小编在现场看到,为了确保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对周围路段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负责实施爆破的技术人员正在对爆破周围环境进行详细检查。
据了解,此次爆破拆除的6座烟囱最高的是120米,最低的40米,此次爆破工程由负责实施118米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爆破工程,创出“全国第一爆”的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西安鹏程爆破公司实施。
据悉,整个爆破过程仅仅10秒钟,随着烟囱的倒下,厂区腾起大量烟尘,很快预预先等候洒水车进行喷水作业,减少烟尘污染。
由于爆破周围环境复杂,定向爆破的一座烟囱距离西宝高铁专线仅110米,且厂区周围还有未完全拆除的生物床、降温塔、电除尘器、炭窑、厂房等设施。
负责实施爆破的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西安鹏程爆破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确保安全,这次爆破共使用乳化炸药299.72kg,雷管2100发,导爆管2000个,钻孔1463个。
项目组还重点对烟囱爆破部位增加了2层钢网、3层湿草帘进行防护;从距离烟囱根部合理位置开始预先铺垫土堤,土堆上覆盖沾水草帘;在倒塌轴线前部堆筑高5米的防冲土堤;在倒塌区域与建筑物之间挖有宽2米深4米的减震沟,爆破切口外围设置挡飞石土墙,并有一道挡飞石的尼龙拦网;缓冲堤上铺设煤灰土袋和稻草;同时,对炮孔的堵塞长度和填塞质量进行反复检查,严格控制药量,将爆破影响降到最低。
链接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短命建筑造成巨大浪费,城市记忆随之流逝
“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同时,“短命”的建筑也造成大量投资付诸东流。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说。
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建筑短命,但寿命仍偏短
“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重要建筑思想。为什么如今的建筑用不了多久,就面临被拆为废墟的命运呢?
质量往往并不是这些建筑提前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投资巨大、引人关注、建设过程中屡屡获奖的地标性建筑,极少因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被拆。
如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客观上,我国当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
“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燕辉告诉小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多数建筑尽管在当时很不错,但以现在人们的需求来衡量,在功能、舒适度上已经比较落后。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也成为部分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刘燕辉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及其生活居住需求,城市不得不拆除一些旧城片区,重新建设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项目涉及的区域内,不可避免的要拆除一些建成时间不长的建筑。
即便如此,我国现在的建筑寿命依然偏短。专家认为,建筑功能不完善,并不一定要拆,可以通过改造、维修完善建筑功能和舒适度。之所以选择一拆了之,其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
2.短命建筑的“杀手”
●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短视行为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
“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告诉小编,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而在制定了合理规划之后,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还没建成就被拆除的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根据官方说法,该小区影响了合肥城市景观中轴线———黄山路与大蜀山之间的山景,爆破之后可以将贯穿省城东西的黄山路“拉直”。是小区建设规划在先还是城市景观规划在先,并没有公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认为,当下“一届领导一套规划”的现象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历代王朝从来都是推倒旧的,重建新的,这种‘新的就是好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所以每一届领导上任时,往往认为‘除旧布新’才是对的。”
●崇拜GDP、大搞形象工程的错误政绩观
“拆一次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旧城改造,实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名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为重复建设以追求GDP,进而追求地方官员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不该拆的房屋被大量拆除。
如位于武汉的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投入使用仅仅10年,便于去年被拆除。其理由是该馆位于即将动工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和纪念碑之间,不得不为武汉耗资200亿打造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计划”而“献身”。
“错误政绩观指导下的拆旧建新,带来的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说。
●拆迁卖地的利益驱动
相对于形象工程带来的政绩,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能让人对新建筑“痛下狠手”。
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身影。例如,仅13年的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被拆,其置换出的土地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用于商业开发。北京的凯莱酒店拆除后,也将在原址巨资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
小编在采访棚户区改造时了解到,少数城市为了尽快通过拆迁置换出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甚至将一些2000年左右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列为“棚户区”,以方便拆迁,同时还可以获得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
“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一针见血地指出。
●无法回避的质量问题
不可否认,在遭到提前拆除的短命建筑中,也有因质量问题和缺乏高质量维护而被迫拆除的。如北京市近日要求某开发企业拆除刚刚建成的某小区保障性住房,就是因为建筑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
“抛开人为因素,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说。
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能有多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
“相对于现在人们对建筑品质的需求,我们传统的建设方式已经落后了。”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在传统的建设模式下,建筑不仅寿命短,而且往往伴随着低舒适度和高能耗。
- 上一篇:“草帘”没干成加重贫困
- 下一篇:农作物稻草编织成草帘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