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常识News

当前位置:主页 > 草编常识 >

马铃薯大棚草苫种植技术!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是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它具有抗旱,高产、优质、高效、营养全等特点,因此成为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优选作物,在我国广泛栽培,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
 
 
早春马铃薯保护地种植,一般于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5月初就可收获,不但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而且薯块品质好、生育期短,产量高,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早春马铃薯保护地栽培除了用地膜覆盖外,还有大棚内覆盖地膜的两膜栽培模式,大拱棚和地膜之间再搭建小拱棚或二层大棚膜加地膜的三种栽培模式。一般覆盖农膜层数由南向北相应增加。
 
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
 
1
地块选择
 
要使马铃薯获得优质丰产,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十分重要,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该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进行栽培。
二是选择三年内没栽培过马铃薯、蕃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前茬最好为豆科、十字花科、禾谷类等作物,如以大豆、油菜、葱、大蒜作为前茬作物,还可有效防止细菌性青枯病的危害。
三是前茬喷施过豆黄隆、氟磺胺草醚、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莠去津药剂的地块,在1-3年内不能种植马铃薯。
 
 
2
整地施肥
 
肥料的施用量与土壤类型及肥力有着较大关系,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每亩施肥总量为腐熟土杂肥5-10方,(15-15-15)45%硫酸钾复合肥100~150千克,生物有机肥100千克。大棚栽培马铃薯,一般将所需肥料分两次撒施,一次在耕地前做基肥撒施,另一次在播种时做种肥撒施,生长期间一般不再追肥。
肥料准备好后,在立冬前就要对地进行深耕,耕前将土杂肥一次性撒施、三元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分别撒施亩用量的一半。然后深耕30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减少越冬害虫。
 
 
建棚和扣棚
 
早春保护地马铃薯种植多采用三模栽培方式,一般根据大棚宽窄起垄(6垄、8垄、10垄)为一拱棚。大棚由钢架大棚、竹竿大棚、连栋大棚,棚体最好为南北走向,东西排列。
 
大棚应该在马铃薯播种前15-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以利于土壤化冻,提高地温。
 
扣膜:大棚棚膜多选择厚度0.06—0.12毫米的无滴膜,通常采用三幅式覆膜,顶膜与裙膜交接处要重叠20-30厘米,将顶膜压在裙膜外面,裙膜着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压,两个拱架之间压膜线拉紧并固定,大棚棚膜覆盖时应选择无风天气进行,以免风吹,不利于盖膜或撕破棚膜。
 
二膜最好选用厚度约为0.03~0.04毫米的聚乙稀薄膜,在距离大棚顶膜40厘米左右拱架上。这样就形成“暖壳胆”式的“棚中棚”。二膜不用时可用塑料绳将其固定在一边拱架上。
 
 
种薯选择与处理
 
1
品种选择
 
早春马铃薯一般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荷兰7号、荷兰15号、荷兰803.806搭配种植品种有早大白、中薯3号、中薯5号等。脱毒种薯一定要选择经过认证的,坚决杜绝把商品薯当做种薯栽培。
一般早春马铃薯的种薯由于经过长时间窖藏,体内温度较低,生理机能受到抑制,使种薯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出窖立即催芽播种,往往出苗缓慢而且不整齐,影响产量。所以,在播种前应进行种薯处理,打破休眠,以利提早出苗。
 
 
2
晒种
 
种薯处理的方法很多,晒种醒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每亩需要准备种薯150千克,选择晴天,将挑选好的种薯放置于温度12-15℃的阳光下,进行预醒,促使马铃薯解除休眠期。晒种期间每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在翻动的过程中剔除种薯中、薯形异常的混杂种薯,如烂薯、变软黑腐的病薯、畸形薯、老龄薯、芽眼坏死、冻伤薯等。晒种2~3天,就可以根据薯块大小进行切块催芽了。
 
 
3
种薯催芽
 
播种前催芽是马铃薯春季提早上市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马铃薯早出苗,还可以把马铃薯的生育期提早7~10天,有利于避开高温和蚜虫危害,是春季种薯生产的关键技术。催芽时间一般在当地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前25天左右进行。催芽的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切块催芽因为打破了种薯(块茎)的顶端优势,切块后各切块上的芽眼得到了相似的养分条件,萌芽速度快,大小也较一致。同时切块也是淘汰病薯的过程,不但能使幼芽发根快,而且出苗早而齐,有利于高产,因此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1)切块:切块的时间,以催芽前1~2天为宜,若过早,切块失水多或引起烂种。
(2)刀具消毒:切块使用的刀具需要一人准备两把,轮流使用,并在切块前放入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3)切块的方法:由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的产量很低,仅是顶芽或侧芽的三分之一。因此马铃薯高产栽培切块时,要将尾芽切除,一般50克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仅切掉尾芽即可;50~100克的种薯,切掉尾芽后纵向一切两瓣;100~150克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三分之一,然后再从顶芽劈开,这样就切成3块;150克以上的种薯,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沿纵斜方向将种薯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切口离芽眼要近,这样可刺激早发芽,利于早出苗。
 
当用一把刀切块时,另一把刀要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并且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刀。当切到病、烂薯时,需要马上停下来,把刀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进行第二次消毒,然后换用另外一把刀再切,以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害。
 
切块大小要均匀一致,一般每块25~30克,并且每块至少保留一个健全的芽眼。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切口明水,以促使伤口愈合。为避免薯块刀口感染病菌,同时预防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侵害,最好进行药剂拌种。
 
(4)拌种:70%安泰森(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混合60%高巧(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加到1—1.5kg水中摇均后喷到100kg种薯上。这种配方不仅能预防苗期蚜虫、和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而且可以使薯块抽芽早、芽壮、高产。
(5)催芽:将拌好的种块装入筐中,放置在环境湿度为85%、温度18-22℃的室内,最好使用潮湿的布料盖住,进行催芽。当芽长到1~2厘米左右时,将其放在散射光下进行晾晒,使之均匀见光,等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科学播种
 
1
播种时间
 
早春保护地栽培要获得高产,除选择早熟品种及优质脱毒种薯外,还应及时播种,合理密植,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山东.安徽.江苏.河南一般是1月中下旬至2月初,当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壤深10cm处地温为7-1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地块要及时耕耙,使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上平下实。地耙好后,便依次进入开沟→施肥→浇水→播种→覆土起垄→喷除草剂→覆膜的各个环节。
 
 
2
开沟
 
在开沟前,土壤应尽量耙细,使地块平整,采用人工或机械按照行距80-90厘米,沟深8~10cm,沟宽20-25cm进行开沟。机械开沟机开沟时,应使开沟机前轮对准预先踩好的脚印线,使沟保持笔直,不要弯曲。
 
 
3
施肥
 
种肥多采用撒施的方式,将整地施肥时剩余的肥料,也就是每亩总用量的另一半肥料、三元复合肥50~75千克,生物有机肥50千克,均匀洒在沟的中央,并浅锄一遍、使肥料与土壤混匀,确保种薯不与化肥直接接触,以防烧苗。
 
 
4
浇水
 
由于拱棚栽培升温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此播种时如底墒不足,最好先浇水再播种,浇水时应逐沟、分段进行,注意控制水量,使底墒适宜。
 
 
5
播种
 
通常浇水与播种在同一天进行,等水渗入土层微湿时要及时播种。早春马铃薯保护地高产配套栽培实行一垄双行栽培模式,大行距80~90cm,株距20~25cm,两行之间的小行距离为15~20cm,亩播种5000株左右。栽培时要斜调角摆放种块,芽子朝上,并将长短芽分开播种,以防止出苗后大苗欺小苗。
 
 
6
覆土起垄
 
播种后用机器或人工覆土起垄,垄高20~25厘米,垄宽80~90厘米。覆土后用耙子楼平垄面,做到垄平、垄直、垄行整齐、垄距均匀、表土细碎。
 
由于马铃薯覆膜栽培,不便进行中耕与除草,因此覆膜前要喷洒封闭除草剂。
 
 
7
喷洒除草剂
 
一般每亩用33%施田补(二甲戊灵)150毫升+96%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40毫升,兑水40~50kg均匀喷于垄面及垄沟上,喷药后要及时覆膜,保持药效。可以有效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早熟禾、马齿苋等等。
 
 
8
覆盖地膜
 
地膜一般选用宽度为90~100cm,厚度为0.005~0.008mm的超微膜,每亩用量2.5千克左右。盖地膜时,两端要压实,上端要拉紧拉平,同时用土压紧地膜两边,将地膜固定。地膜盖好后要及时将棚内的二模拉开盖好,再将大棚两头封严,以利保温。
 
 
大棚管理
 
1
苗期管理
 
由于早春马铃薯播种时外界气温在3℃上下,有时还有霜冻,此时保温是重点。一般在出苗前压好棚膜,增加地温,以促进早出苗。这一时期既不通风换气,也不追肥浇水,主要是增加光照,防止风、雪、雨天气损坏拱棚。
 
(1)查苗破膜
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播种后20~25天,幼苗开始出土并陆续顶膜,这时要及时进行检查,人工辅助破膜放苗,使幼苗顺利出土,以防烧苗。如遇寒流,可在寒流过后进行破膜放苗。破膜时将苗上面的地膜划破1~2厘米的小孔,将苗引出膜外,随即用细湿土、沿幼苗茎基部封住破孔处、压严膜孔。放苗的原则是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破膜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10:00以前、下午16:00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
 
(2)补苗间苗
 
破膜放苗后还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壮。补苗时,从缺苗处附近或田间出苗的垄行间找出一穴多株苗,将多出的苗子连根带土轻轻拔下一株,移栽到缺苗的地方。移栽时如果土壤干旱,挖穴后应浇水、并配合施用少量有机肥料后栽苗,栽好后用细湿土沿幼苗茎基部覆湿土并压实,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补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间苗。间苗的方法是拔除弱苗,每株留1-2个健壮幼苗,拔苗时按压需要保留的幼苗根部,将要摘除的幼苗连根拔出。苗的原则是去小留大、去弱留强,不能伤根,不能掘动薯块,每穴留一株。
 
(3)浇齐苗水
 
由于地膜覆盖,土壤蒸发水分量少,只要播种时土壤墒情好,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出苗前不需要追肥和浇水。当幼苗出齐并长至10cm左右时浇齐苗水,浇水时要小水阴灌,浇透但不满垄,防止大水漫垄。苗期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
 
(4)温度
 
棚内温度的调节是早春保护地马铃薯栽培获得高产的关键,大棚二膜内温度白天保持20℃-26℃,夜间12℃-14℃。
 
随着气温的回升及幼苗陆续出土,一般需要在中午开小口通风2~3小时,来调节温度。
 
 
2
结薯与块茎膨大期的管理
 
幼苗出土20天左右也就是到了3月中下旬,马铃薯开始现蕾,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地下部块茎大量形成,进入马铃薯的结薯与块茎膨大期。
(1)浇水
 
这时候由于气温逐渐升高,茎叶生长旺盛,根系也迅速扩大伸长,薯块迅速膨大,因此需水量较大。为了避免缺水造成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薯,或导致减产,要供给均匀而充足的水分,增加浇水量,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一般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含量情况,浇水2—3次,间隔5—7天,浇水时要掌握小水勤浇的原则,水不要漫过垄顶,小水阴灌,浇透但不满垄,并保持垄内的通透性。在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阶段土壤最大持水量保持在80%~85%,收获前保持在65%~75%左右为宜。
 
(2)喷施叶面肥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降低,满足不了植株生长的需要,因此可配合使用叶面肥来弥补不足。具体做法是:结薯——膨薯期,选用优多钾、硅钾能量、必能靓果等优质叶面肥60g/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洒在植株的上、中、下部的叶片2—3次。
 
(3)摘除花蕾
 
当马铃薯现蕾时,应及时摘除花蕾以节约养分,使养分集中供给块茎生长。
(4)旺苗化控
 
大棚马铃薯到3月下旬—4月初进入现蕾—初花期,高肥水种植易发生旺长,影响薯块膨大及产量,可选用25%助壮素15—20ml/亩兑水30kg,在现蕾—初花期均匀喷雾1—2次。
 
(5)光照调节
 
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如遇较长时间连阴雨天气,在夜间8—10时,可在距离它8—10米远,将100w白炽灯泡吊在大棚膜下补光2小时,增加光照。
 
(6)温度控制
 
随着气温的回升,可慢慢加大通风口和通风时间,一般到3月中下旬,可在上午8:00~10:00,棚内温度上升到20℃时,及时通风;下午2:00~3:00棚内温度下降到14~16℃时,关闭通风口。当夜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不关闭通风口;如果棚内湿度大,阴雨天也需要通风排湿。随着植株的生长,要逐渐加大通风,锻炼植株,以适应完全撤膜后的强光照等环境条件。进入4月后气温回升较快,当室外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可以把棚膜全部卷起,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但不撤膜,以备寒流来时,及时覆盖防冻。一般在4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撤膜,如有寒流,则要等到寒流过后撤膜。
 
 
病虫害的防治
 
(一)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
 
 
1
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病菌易侵染老叶片,大棚高湿(高于70%)或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田易发病。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该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为害有的地区不亚于晚疫病。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5%醇生(代森锰锌)100g/亩或50%扑海因(异菌脲)60ml/亩兑水30kg喷雾防治。
 
 
2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极强、极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症状是叶尖或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定形病斑,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严重发病的植株叶片萎垂、卷曲,甚至全株黑腐。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抗病品种,各地应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良种。二是切块时严格淘汰病薯。三是及时喷药防治,每亩施用70%安泰森(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g,在现蕾前和现蕾后各施用1次,中间相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亩用68.75%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75ml/亩,连续施用3次,每次间隔10天。
 
 
3
疮痂病
 
马铃薯疮痂病是危害马铃薯较重的病害之一,对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症状是在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病种薯,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二是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三是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四是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五是在结薯初期选用40%碧锐(稻夫·噻唑锌)40ml/亩,兑水30kg及时对基部喷淋防治。
 
 
4
青枯病
 
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向上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青枯,青枯病是典型细菌型维管束病害。该菌在10一40℃均可发育,最适为30一37℃,适应pH6—8,最适pH6.6,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实行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选用抗青枯病品种。药剂防治可用40%碧锐(稻夫·噻唑锌)75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200—300g,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5
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卷叶型、坏死型、丛枝及束顶型。该病大都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所致。
防治方法:种植脱毒品种,及时防治蚜虫、治虫控病。
 
(二)马铃薯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
 
防治方法:对于地下害虫,在早春整地时每亩施5%辛硫磷颗粒剂2—3kg;二十八星瓢虫卵孵盛期用菊酯类15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蚜虫。
 
 
适时收获
 
早春马铃薯一般出苗后60天左右,到4月底至5月初就可以收获了,收刨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14点以后进行为宜。收获一般包括除秧、挖掘、拣薯、贮藏前分级和运输等过程。
 
收获时尽量避免损伤块茎并防止块茎大量遗漏在土中。收获的薯块,运输前最好间隔一定时间使薯块表面干燥后、再及时装筐,装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薯皮大量擦伤或碰伤,不能及时运走的筐,应该用薯秧盖严压实,防止在阳光下暴晒而变青。
 
 
安全贮藏
 
马铃薯夏季贮藏方法有室内贮藏、半地下室贮藏、室外沟藏等。要求贮藏处凉爽、干燥、通风。凡贮藏过农药、化肥、油类的地方,不能再贮藏马铃薯,也不能与葱、蒜类同时在一起贮藏,以免引起马铃薯块茎腐烂。
贮藏处地面应铺5厘米厚的河沙,将经过挑选的薯块摊放在上面,摊厚,25厘米~30厘米。贮藏前期因块茎呼吸作用旺盛,放出了大量的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易引起贮藏室内高温高湿,造成烂薯。应注意通风,降低温度,保持干燥,经常检查,随时拣出烂薯。要求贮藏期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但是,由于夏秋季节气温高,贮藏室温度往往在30℃以上,因此更要注意保持干燥、通风,否则易引起薯块腐烂。
 
食用薯(商品薯)贮藏处应尽量保持低温,降低自然损耗。光线应暗,以免薯块长时间见光后变绿,降低品质,食味发麻,失去食用价值。应在薯堆上盖薄薄的一层沙或草苫或盖几层报纸。在管理方面,白天温度高,光线强,应关闭窗户,并要在窗户上吊上草苫或糊上报纸;夜间温度低,光线暗,可开窗通风。这样既可保持贮藏处温度较低,又可保持光线较暗。
 
种薯不能放在低温处贮藏,以免秋播时块茎没有度过休眠期,播种后出苗晚,造成减产。贮藏期间要求每20天左右翻检1次,拣出烂薯,以免感染其它薯块,造成大量烂薯。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