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草帘或草方格的方式 防沙、固沙、防滑、保墒
从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到无定河畔,一条掩映在绿色中的黑色巨龙正在成形,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榆林至绥德高速公路。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现代公路工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友好程度平衡点的精益求精,这一点,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形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更为突出。在这片土地上,黄土梁峁、沙漠戈壁是其主要的地貌特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多风沙,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所导致的植株生长缓慢、成活率低下为公路工程建设当中的环境绿化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难题,一旦对这种平衡点的处理不够精细,往往就会导致在道路建成的同时,周边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陕北地区这种气候条件下,对这种破坏进行恢复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投入。
为尽可能避免对陕北地区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榆绥高速公路在建设之初就提出“绿色榆绥、生态榆绥”定位,采取建设与生态环保同步发展,动态设计的方式,对公路绿化、景观完善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优化,确保在项目建成后形成绿化景观“面线点”三级格局,“乔灌草”相搭配的立体绿化网络体系。
为优化建设工序,早日达到绿化效果,榆绥建设管理处要求绿化施工单位早进场、早开工,上足人力设备,抢抓春秋绿化有利时机施工,在施工时尽量少开挖,少扰动,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针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特征,选取紫穗槐、波斯菊、樟子松、山杏等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乔灌木作为绿化栽植苗木,在栽植过程中采取铺设草帘或草方格的方式,防沙、固沙、防滑、保墒,有效地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为建设一条优质路、生态路,榆绥建设管理处进一步提升了精细化管理和优化设计力度。针对全线互通立交区、服务区广场和隧道洞门等特殊区域,专门邀请省内绿化专家进行单点设计,联系当地园林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咨询和专项指导,提供优化参考意见,并委托西安美术学院等单位进行景观专项设计。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在沙漠段挖方上边坡将不易成活的混播草优化为栽植紫穗槐,在骨架拱形护坡和非沙漠区的上边坡中增加波斯菊,有效地点缀了坡面绿化效果,同时,在碎落台增加樟子松等常绿乔木,并间隔栽植山杏等灌木,确保营造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榆绥管理处坚持动态设计理念,根据沙漠、河谷、丘陵沟壑等不同地貌特点,及时进行设计优化。风积沙地段、土石混杂地段、纯黄土地段因地制宜选择树种绿化、美化措施,力求与自然协调统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在全线碎落台、分离式路基栽植樟子松,并间隔山杏,确保营造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以隧道洞门为例,洞门周边绿化以当地物种为主,洞顶树木花草与栽植风格与坡面生长的树木一致,以自然疏密状况向稍远的地方栽植,在两隧道间中分带处栽植了较大的观赏乔木与灌木进行点缀。对互通立交区地势较低匝道环内选择樟子松、旱柳、杨树等进行绿化;服务区停车场采取绿化带的方式区分不同的停车区域;收费站所绿化以景观园林为主,以人为本,采用高大、形美的景观树种和适于当地生长的常绿乔灌木与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美化;对公路两侧路域视线内环境较为复杂或景观较差路段,栽植新疆杨或旱柳,以改善路域不良视觉感受;路域边角空地进行整理平顺、边坡放缓、坡角倒圆的方式处理,同时散植杨树,点植樟子松,林下空地撒播混播草籽;隧道洞顶在已栽植的樟子松基础上,加栽刺槐,隧道仰坡栽植紫穗槐、柠条,撒播草籽,洞口坡角处散植杨树,点植樟子松,林下空地撒播混播草籽,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绿化效果。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榆绥建设管理处要求所有原材料堆放于指定区域,一切施工杂物、泥浆等弃于指定位置,生产便道尽最大可能利用区域内原有道路。要求施工单位将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取弃土场全部设在荒沟内,并与当地小流域治理相协调,采取压实、绿化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对施工便道和路基工程定时洒水,各种材料的运输全部采用遮盖的方式,防止抛洒,在路基段成型和桥梁进行上部施工后,立即分阶段进行植草、种树、护坡,以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和减轻通车运营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经过榆绥高速公路建设者三年的艰苦奋战,樟子松、紫穗槐、波斯菊开始逐渐染绿路基边坡、隧道洞门,一条掩映在绿色中的黑色巨龙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 上一篇:防风固沙草方格铺设机器人横向插草装置
- 下一篇:小小草帘 治沙固沙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