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资讯News

当前位置:稻夫草编 > 草编资讯 > 草编新闻 >

全村的3000多亩水稻稻草都加工成草袋、草绳、草帘、床垫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王栋: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优秀企业家

禾久集团董事长王栋

王栋: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优秀企业家

2014年12月荣获影响张家口十大民营经济人物提名奖

王栋: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优秀企业家

王栋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追求

王栋,曾是一个深受农民拥护、爱戴的村支部书记,改革开放以来,他一直把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追求。他从1989年初开始用500元创建岸庄屯村校办工厂以来,就踏上了一条艰难创业之路。27年过去了,他围绕当地的农业资源先后创建了9个工厂、公司,全部是股份制,在全市他第一个响应政府提出的规模化、品牌化战略和抱团取暖的号召,组建了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熟悉王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讲求务实、敬业、诚信,为了事业而奋斗,坚持党性讲政治的农业产业的开荒者。30多年的奋斗,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农民企业家,他曾创业的产业稻草压块饲料产品,属全国第一家,利用污染环境的酵母醪液生产的酵母饲料,属世界第一家。引领农业产业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鲜食玉米生产后的玉米皮、玉米稻草生产稻草饲料,废弃的酵母醪液通过添加载体生产酵母饲料,饲料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鸡粪和蚯蚓粪生产生物肥料用于种植有机鲜食玉米、水稻. 蔬菜。他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艰难坎坷之路,一位万全的老县委书记评价说:“王栋没有靠山,没有投机,起步那么低,能走到今天真不容易”。但当他谈起自己的创业感受时,总是说:“我永远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提高附加值,把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

奋发有为,不甘落后,从小立志改变贫穷走致富道路

王栋,自幼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4岁失去了母亲,父亲有病,哥哥智残,从他记事起,就经历了贫穷农家酸辛苦辣。他从小立志改变贫穷,不甘心落后,树立了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也许是他的家庭让他善于勤奋,热爱学习,他可以说什么都会做,缝纫机做衣服,锡匠、木匠、瓦工、厨师、油工,所有农村有人会干的活儿他全会。他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舍得付出,甘心吃亏。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担任北沙城乡岸庄屯村的小队会计,在北沙城乡是全乡优秀的小队会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分田到户,他又是开垦荒地的能手,由于刻苦钻研农业种植技术,短短几年间,就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成为“种田秀才”。担任村支部书记以后,在全县成了知名的村支部书记,在那几年只要县政府有表彰农村干部,肯定就有王栋。时任的县委书记侯文章对他说,可惜上级没政策,不然就把王栋拿到政府部门的岗位上。离开支部书记岗位踏上农业产业的道路,很快成了全市闻名的农业产业领头羊,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1991年初,36岁的他全票当选北沙城乡岸庄屯村党支部书记,挑着这副重担,带领全村村民一干就是8年。在他带领下,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他掏钱买上蔬菜籽种,无偿让农民种植,蔬菜收获前,他又跑销售,为农民推销蔬菜。用他的话说,我看到农民一拿一叠钱笑的合不上嘴,那钱比装在我的口袋里都开心。他大胆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比传统的水稻种植每亩增产500多斤。水稻增产了,他又在稻草增值上打主意,几次跑东北寻找稻草加工设备,不但全村的3000多亩水稻稻草都加工成草袋、草绳、草帘、床垫,并且把邻村的稻草也都加工成稻草产品,成了远近闻名的稻草制品第一村,利用玉米稻草资源开发稻草饲料, 为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几年中,他发现村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比邻村有所提高,但比富裕的农村仍有很大差距。对农业和农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他,为了大家共同富裕再上台阶,总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全身心的投入发展农业产业事业,于是他辞去村支部书记,坚定不移地发展农业产业企业,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当地农产品转化升值,为农民就业创建平台。当时亲属朋友都不理解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村支总书记这份工作不但工资收入稳定,多少还有点政治地位。但他决心一搏,不怕风险,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农业产业来实现心中的梦想。

为了理想,毅然下海,成为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创业之初,他一边摸索一边苦干,四处奔波中,他总是找最便宜的旅馆和最廉价的小饭店解决食宿,其中辛苦自不必说。有一年春天,河里冰还没有化完,冰水有半尺多深,他与一位同事出差回来,为了节约时间走近路快点回到厂里,他怕哪位脚有毛病的同事受不了,便脱了鞋袜,挽起裤腿,光脚趟着刺骨的冰水,踏着冰床,从五百多米宽的河里背着同事走了过去。在1995年的春天,一次去二连浩特推销稻草制品的火车上,他看到沙漠中的牛骨瘦如柴,牧民告诉他:“十年九旱,草场退化,草资源缺乏,牛死后胃里全是沙子。”这位和他说话的牧民,一个人在抽烟,蒸汽机火车迎着北风在往二连浩特的路上隆隆地奔驰着。王栋心思着牧民的话,脑海中显现出家乡收完玉米后稻草焚烧的情景,他想一边牛羊没草吃,一边稻草焚烧汚染环璄浪费资源,寻找一种设备把稻草压缩加工成饲料的想法出现在他脑海中,他隐约感到稻草资源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回村后,他开始查资料,给全国饲料机械厂家写信,到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全国饲料协会访专家,到内蒙牧区、养牛场调研市场。同时,四处求购稻草压块饲料生产设备,最终与辽宁省农牧机械研究所达成设备协议,建起了全国第一家玉米稻草块状饲料生产线,成立了张家口三利草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万全县鑫垣稻草饲料厂。瞄准内蒙牧区草场沙化退化、饲草缺乏的市场,抢抓奶牛业蓬勃发展的机遇,为了早日实现稻草转化产业,他不仅要跑业务、接订单,还要对公司进行管理,常常是日夜思考、亲自操作,食不甘味。在一次参与抢修机器时,由于一时心急,他的三根手指被机器压断。从医院刚回家,断了的手指上还插着2寸多长的钢针,他就又马不停蹄的赶到北京农机研究所去请教专家,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在场的专家,专家们为他找问题,技改配件,建议易损部件更换耐磨钢材。功夫不负有心人,试产成功了,接下来的销售工作却差一点要了他的命。—次推销产品途中,由于小雨路面打滑,与一辆横穿公路的农用车相撞发生了车祸,王栋腰部二个腰椎严重受伤,右脚骨折转了90度的角。然而,天不遂人意,由于设备缺陷,两年时间他亏损了40多万元。当时不少人劝他放弃,但他说:“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失败过去就是成功。”在王栋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终于由亏损到赢利, 他趁热打铁,在原来的工厂基础上又建了四个稻草加工厂。1999年,内蒙发生30年不遇的雪灾,厂里生产的饲料供不应求,当灾区领导找到王栋说明情况后,他表示支援灾区义不容辞,优先供应,不加价,保质量。为内蒙牧区抗灾保畜做出了贡献,受到包头、乌盟、锡盟媒体和各级领导、广大牧民的好评称赞。

他在我国玉米稻草压缩块状饲料的产业上开创了一个奇迹,王栋被农业部饲料工业办的领导称为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经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带动了我省及东北等地的玉米稻草转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十几年来,该公司利用干稻草、青稻草、玉米芯开发的产品达十几种,大量推广到内蒙、北京等地,为内蒙牧区的牧业发展、当地的稻草转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0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誉为稻草转化规模世界之最。2003年,王栋本人被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农业厅、交通厅、财政厅、公安厅、中国民用航空河北省管理局、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局8家单位授予稻草禁烧和综合利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勇于坚持,越挫越勇,做成世界首家用醪液生产饲料产品的公司

按理说,生意不好,自己又受伤,他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退出艰辛的创业生涯。可是对于种种磨难,他不仅没有抱怨,反而越挫越勇,并发誓不干出一点成就决不罢手。

那时候,他更加体会到“钱”是多么重要,为了节省开支,他甚至连一日三餐都要算计着怎么最省。为了便于工作,他干脆把办公室安置在车间边,白天办公,晚上宿舍,饿了方便面。正是这种对事业的执著,感动了当时张北马利酵母公司的经理平亚军,平总决定将瑞泰酵母饲料公司51%的股份转给他。于是,他开始四处筹措资金,经营起酵母醪液饲料生产企业,将一个不能正常生产的酵母饲料厂起死回生。但没想到生产饲料的设备主要部件,在酵母醪液与稻草草粉混合后产生的阻力使主轴七天断一根,工人不能正常上班,酵母厂醪液不能正常转化,公司亏损压力重重。而这时的他表现得异常冷静,他想只有坚持学习,改进技术,才能战胜眼前的困难。他认真研究,与厂里纪万英、陈永龙一起,费尽心机的探讨摸索,改变原料配方,改造完善关键的生产设备。与此同时,在外面王栋带着产品跑市场,为了让用户认可,和养牛户拌饲料、喂牛,在养牛大户家一呆就是三、四天,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区的奶牛村,树典型、做草编,宣传酵母饲料,硬是这样将酵母饲料产品从没有市场到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从亏损走向大幅盈利的发展道路。其公司用酵母醪液生产出的酵母饲料成为全世界首家用醪液生产饲料产品,受到英国马利公司总裁的关注,为当时张北县的甜菜产业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链条

北沙城乡岸庄屯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产出的大米品质优、口感好,一直在周边小有名气。随着科学种田的成功实施,水稻产量大幅增长,而村民却陷入卖粮难的困境。这种增产不增收的状况,王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组织村里几个“实力派”商量对策,他们先后到江苏、东北等省市进行了认真考察后, 1996年创建了以生产免淘大米的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把过去没有品牌,大麻袋装卖大米的方式,变成真空包装礼品盒装的大米,注册粒粒净品牌,畅销城市中高消费群体,把农民的优质大米卖上了好价格,为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出路。几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实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为保证农民利益,与种植户签订协议,企业承担风险,为农民垫付资金,围绕万全县玉米种植的优势发展了鲜食玉米产业,每亩平均增收360多元,为农民创造就业300多人。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公司将粮食加工的下角料,发展生猪、肉牛养殖,将粪便发展种植有机蔬菜、有机玉米的循环经济体系。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经济发展,2002年被张家口卷烟厂列为副食品基地。

2005年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被王栋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诚心、信心、决心所感动,主动与其合作,创建了张家口中农科贸有限公司,以绝对的科技含量优势,开发毛皮动物全价膨化饲料。公司经常邀请农科院专家为养殖户讲解科学饲养技术,并免费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对贫困户,无偿给饲料261吨,价值40多万元,并上门服务指导,全力帮助230多户贫困户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促进贫困户增收,该公司被省扶贫办确定为扶贫龙头企业。

勇攀高峰,绿色崛起,打造农业产业化航母

2008年前,万全县有近20多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起步低、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形成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制约了鲜食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大部分的厂家竞争,压级压价,进入一度恶性循环的状态,有几家有规模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也急在心上,但没有办法解决这种现象。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王栋积极想办法,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先是整合7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于2009年4月以松散形式组建成禾久集团,之后通过不断规范运作机制,吸纳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度高的同行企业加入,使集团由松散型逐步向紧密型过渡。2009年11月,为了把集团的鲜食玉米产品打开南方市场,他从温州跑市场回来时,为了节约差旅费,从温州乘坐公共汽车回张家口,不幸在天津青县由于高速公路上下了一层小雪,公共汽车打滑发生了车祸,他断了8根肋骨、4个胸椎。为不影响工作,他带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连夜从天津回到张家口251医院,经过确诊后,在医院住了3天就回到家里养伤。腰里穿着铁马甲,背靠着被子,床上成了办公室,电脑、电话、手机指挥着刚刚成立的禾久集团正常运转,这种精神感动了时任县长、主管农业的县长、人大、政协的领导,专程到家里看望他,他3个多月家就成了办公室。禾久集团的管理人员受他的这种精神感动,刚刚起步的禾久集团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过去都不认识走到一起的股东、员工以他为榜样,硬是齐心协力,从无到有,把一个让人们以抱团取暖试试看的松散型的集团,让成员企业看到了希望和光明。2010年集团改制,正式注册为“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王栋常和人们谈起禾久发展就象一个纸灯笼变成了金字塔。现在,集团成员企业由原来组建时的7家,发展成了18家股东。为了更好地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树立集团形象,他前后无数次找有关部门,跑土地指标,筹措资金,说服企业入股。2011年9月禾久大厦破土动工,为节约资金,把工程质量做好,王栋总是坚守在工地上,早晨比工人进工地早,晚上比工人回的晚。有一次,一个660平米的会议室屋顶球型钢架整体吊装,距屋顶6米高就是35万伏高压线路,头天晚上又下了一场雨,工地上泥泞打滑,4台吊车、各工种的工人在待命,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在工棚里不敢出去指挥。王栋为了工程如期完工,敢于担当,大胆指挥。当时正是全国两会期间,县政府领导、电力局等相关部门都在关注着施工安全,当660平米的球型钢架平稳吊装到屋顶后,王栋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平安。脚下是泥泞的工地,王栋皮鞋一半沾满了泥土,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从屋前屋后不知转了多少圈,他骨折过的右脚由于受凉过度劳累,午饭后疼的不能走动,但一下午仍然坚持躺在工地职工的床上指挥,就这样的干。从来没有建过楼的一个农民,奇迹般地如期完工。心血、汗水、脚印洒满了工程的每一个角落。就这样保质保量,安全优质,如期完工,在开业的前一天,市、县领导从一楼转到楼顶,看完以后领导赞叹,没想到在资金缺乏,没有建过楼房,一个搞农业产业的农民,能做到这样的程度。综合办公楼有展厅、会议室、餐厅、客房、办公室,还有经理住房,工程质量高,进度快。

禾久集团于2014年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鲜食玉米大会暨第三届甜糯玉米节,禾久集团被市产业办确定为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培训基地,多次受到省、市农口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宋局长听完汇报,对禾久集团的组建到发展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象这样贫困县能把这十几家小企业整合一起共同发展,在全国农业产业中是少有的。2014年张家口市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连续5天播出禾久现象新闻报道,为张家口市的农业产业树起了标杆,每年都接待多次各区、县主管部门和农业产业企业来禾久集团座谈,交流学习。

集团成立几年来,王栋带领所属企业,坚持一体化发展,多元化经营,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通过发挥企业群体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获取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了集团内部“九统一”,即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种植补贴、统一原料收购、统一农资订购、统一设备订购、统一对外关系协调、统一生产标准管理、统一销售价格制定、统一年度发展目标规划。一体化发展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在资源共享、招商引资、项目资金争取、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促进了集团的集群发展、跨越发展。至2014年底,集团总年产值近4亿元。

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4万亩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玉米稻草、玉米皮,4000亩的养殖基地,也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王栋想到的是发展循环产业,2010年争取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扩建稻草加工和奶牛、蚯蚓、蛋鸡养殖3家集团股东企业,形成了玉米稻草加工饲料,饲料发展养牛,牛粪养殖蚯蚓,蚯蚓养鸡,蚯蚓和畜禽粪便进行生物肥料生产,用于有机鲜食玉米种植的良性综合循环发展格局,被河北省确定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王栋适时把发展战略定位在发展有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继2011年鲜食玉米、小米、大米通过有机认证后,2012年芸豆、小豆、荞麦等8个杂粮品种又获有机认证。“禾久”牌农产品产销两旺,产品不仅销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内蒙等30多个大中城市,鲜食玉米还漂洋过海销往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年销售2.12亿元,创汇1140多万美元。鲜食玉米成为全国“两会”特约产品,集团成为“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和30多家中直机关、央企的指定供货单位。集团还紧紧抓住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契机,种植欧盟标准的有机种植基地,为了引导农民收获鲜食玉米后利用闲置2个月土地,利用育苗种植喜冷作物苤蓝1号、韩国小白萝卜等品种,由原来的鲜食玉米种植每年一茬变为每年两茬收获,同时还推行鲜食玉米与经济作物套种的方式,在集团保证鲜食玉米品质的同时,还为当地农民带来近2270万元的增收效益。

为了打造禾久百年品牌愿景,王栋把科学管理提上日事议程。通过加强质量体系建设,投资完善产销区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管理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对标管理,把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为集团提出整体解决思路,较好地占领了国内部分高端市场;通过强化产品宣传,近三年投入400余万元,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产品,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实施网络销售、微信销售,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近2200万元;通过策划品牌建设,与尚韵策划包装公司合作,建立企业识别系统,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的综合设计,使这艘“航母”以良好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在谈到集团下一步发展战略时,王栋胸有成竹,向高科技领域进军,打造欧盟有机标准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2013年市电视台文彦有约栏目对王栋进行了2个多月专访,在市电视台播放后引起县委的重视,县宣传部把片子拿到县里,组织全县科以上干部观看,在县里掀起一个学习艰苦创业的高潮,为万全县全民创业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了近年来人们学习的榜样。但他总是对别人说刚刚起步,需要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他来说27个年头的奋斗,超过了常人几个27年的付出,60岁的他还在坚持奋斗,每天仅休息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从来没有节假休息日。在许多人的眼里看到他成功了,但他常说刚起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小车不倒直管推,与规模大农业企业比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我们虽然在当地有点规模,但我们还有许多农业资源需要开发,他想把禾久带出农产品粗加工的圈子,走上有品牌、高科技的农业产业道路,实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梦。

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神圣职责

王栋担任河北省第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期间,不仅把“人大代表”看成是县委对他工作的肯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更将其视为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在公司事务异常繁忙的情况下,认真学习,积极调研,建言献策,以主人翁的姿态履职尽责,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小企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走访农村、乡镇、企业百余次,提交代表建议40多件,参加省、市、县人大组织的代表调研和视察活动20多次。其中,1件建议被省人大评为优秀建议,1件建议成为省人大农业委员会的督办建议。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16年时间里,很少因公司事务影响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职责。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栋深感只有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大计,才能更好地服好务;只有全面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才能更好地履好职;只有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全面把握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责任,才能更好地尽好责。为此,他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全面提高自己。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了解党的现行政策,坚定政治理念,真正做到思想上时刻与中央保持一致;通过加强人大知识学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了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各项培训活动,对怎样当好代表、怎样履行职责、怎样开展视察、怎样调查研究、怎样撰写议案和建议等做到了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经验都要剪贴或者摘抄笔记,一些好的做法都在书上重点批注下来。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天长日久,他把学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运用,使理论思想水平不断提高,经验逐渐丰富,审议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大会发言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接受30多次各级媒体采访,都非常成功,受到媒体一致好评。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的,要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反映人民的心声,应该自觉主动地走到百姓中去,了解百姓的冷暖疾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于解决或者急于解决的问题。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比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王栋持续关注,每年在参加省、市人代会前,都利用工商联的平台,组织农业产业的企业经理座谈,听取企业的呼声,走访企业,深入了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人代会平台,积极献计献策,为企业呼吁。2010年,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交了《关于农业发展银行全力扶持中小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建议》;2011年,针对中小企业成本高的问题,提交了《关于将速冻鲜食玉米纳入“菜蓝子”工程的建议》;2012年,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欠佳的问题,提交了《关于媒体设立宣传民营企业创业精神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栏的建议》;2013年,针对中小企业享受国家资金扶持难的问题,提交了《关于完善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建议》,以上建议都得到相关职能部门重视。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列入农产品粗加工范围,减免了所得税,运输上享受绿色通道待遇,省、市、县电视台掀起了宣传报道中小企业先进典型的小高潮。

有一年他在走访过程中,有人反映洋河乱挖乱采沙子问题,采了铁粉的沙子乱堆在河道中央,埋下洪水泛滥隐患。当地农民多次与采沙人交涉无果,并多次发生冲突。得到这个消息后,他几次到现地考察具体情况,看到沙子在河道堆积成山。在市人大会期间,提出了治理这一问题的建议报告,并通过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一问题很快便得到了解决,采沙单位主动将河道中的沙堆移到了防洪堤上,畅通了河道,受到当地农民的赞扬。

在各级政府大力倡导扶持农业合作社的高潮中,王栋在省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民组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建议》。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此建议被列为2013年度省人代会的优秀建议,省农业厅领导对此建议也高度重视,在进行调研期间,专程从石家庄来找他交流,他的一些观点被纳入随后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中。在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合作社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他的此项建议也得到领导与专家一致赞同。

环境问题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近年来,PM2.5的雾霾天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石家庄、保定、邯郸等玉米种植区解决稻草转化问题更加突出。在2014年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合理利用玉米稻草资源,遏制稻草焚烧的建议》,受到省政府的重视,成为省人大农业委员会的督办建议。2014年10月,王栋被邀请随省人大王刚主任及农业委员会、农业厅、环保厅8位领导,就农作物稻草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对4个市、8个县进行视察调研,为河北省关于稻草焚烧条例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和大部分省人大代表一样,王栋是兼职代表,他的本职工作是禾久集团的董事长。干好本职工作,做大做强自身企业,既是一个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有效地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它对引领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禾久集团作为万全鲜食玉米产业航母,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责无旁贷。如何干好本职工作,他的目标是把自身企业做强做大。2009年,他率先整合小规模企业,组建禾久集团,实现市领导一直呼吁的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多次受到市领导好评。

所谓做强,就是围绕集团的鲜食玉米核心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主业的市场占有率。几年来,集团一是通过产品创新,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增添了企业发展活力。通过参加省、市人代会,接触领导部门的资源,为各企业不同程度地争取发展扶持资金,使近年来集团下属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大胆实施便捷卡销售、网络销售、微信销售,拓宽常规销售渠道,增加了企业发展产能;三是通过环保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以鲜食玉米系列为主及杂粮、大米、杏仁、果脯、玉米芯精粉、彩印包装、稻草压块饲料、生猪、奶牛、蚯蚓、蛋鸡养殖的循环产业,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做大,就是坚持走外延式扩展之路,在大力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发展需要,涉足餐饮、客房、会议商务等行业,实现了多业并进,协调发展,有效控制了集团单一发展的行业风险。为了鲜食玉米产业升级,一年来主动与美国康宝莱公司7次谈判,争取国投公司资金扶持,拟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植提产品,从紫玉米中提取花青素,从玉米须中提取医药中间体。项目上马后,集团鲜食玉米产业将跨进崭新的高科技领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扶持农民,共同致富,是他一生的追求、创业的灵魂

当王栋谈起创业的历程,他感慨的说:“从500元起步,发展到集团的成立,不分昼夜的工作,承担着无数次的风险。其实我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每当我想起那些生活贫困的农民,我的付出再多、再大也值。”据统计,张家口三利草业有限公司建立以来,转化玉米稻草资源19.6万多吨,为当地农民工就业200多名,安置下岗职工就业11名,每年为当地农民年均增收430多万元,同时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围栏禁牧、抗灾保畜、发展养殖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家口天勤农贸有限公司不仅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130多人,还带动当地农民年均增收300多万元。同时,带动当地农民建起8家小规模稻草制品加工厂,稻草全部成为加工草垫、草把、草绳的原料,该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草制品专业村。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农民建有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5个乡(镇)、3.2万农户受益,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5000多个,带动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改变了原有的种植、养殖模式,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王栋还经常自己“掏腰包”为村里做贡献,1996年以来,先后资助孤、寡、残老人十几名、赞助孤儿读书5名,为岸庄屯村硬化道路、汶川地震及村学校捐资捐物近20万元。

此时的王栋,已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名人”,当选为河北省创业功臣、省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当谈到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坦率的说:“从农出生,以农为本,不管今后公司的发展会如何艰难,不管自己的努力对于千千万万农民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我坚信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天。”

真正了解王栋的人都知道,他生活上特别节俭,对金钱看的特别淡薄,但对事业却是执著的追求,把事业看做比生命还重要,可以说他自己没有一分银行存款,但他从78年入党以来到今天有半米厚的红色荣誉证书。

王栋同志2003年12月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交通厅、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公安厅、中国民用航空河北省管理局、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授予“2003年度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成绩突出”荣誉证书。2008年5月被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张家口市劳模”称号。2011年4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0年度河北省创业功臣”称号。2011年12月荣获“2011年度张家口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1月当选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4年5月荣获万全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助残爱心人士”称号。2014年12月荣获影响张家口十大民营经济人物提名奖。

他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面对事业充满了积极的心态,在事业的道路上俭朴创业,坚持、诚信、研究、创新,在人生征途中牢记着厚德载物。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