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稻草 “编” 成大产业
过去无人问津的废稻草,如今变成了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农民致富的香饽饽。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是如何将不起眼的稻草变废为宝,做大做强的?近日,我走访了该县草制品编织大县——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一探究竟。
6月的城固,骄阳似火,水稻飘绿。走进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草制品编制大户黄显福家,一条条捆扎成型的草制品整齐地堆放在厂房里,等待客商装车发往外地。在一旁的5名工人分别站在编织机两侧娴熟地解捆、喂草、进料、草棒机飞速运转,沙沙沙编草声不绝于耳,不消片刻,一条长约3米,宽约1.5米的草帘编好下线。据稻夫介绍,前些年他仅利用农闲时间编织草帘贴补家用,由于为人忠厚,草帘质量可靠,产品供不应求,很快打开了市场,产品远销甘肃、西安、延安、宝鸡、渭南等省市,去年销售草帘120余车,产值近80万元。面对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怀:近年国家对环保更加重视,草制品无疑成了稻草综合利用的典范,为草制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今年准备再增加2台机子,争取年生产草帘150车,实现产值100万元。
“就是他们把废稻草‘编’成了大产业,让不起眼的稻草走出了家门。”说起该镇的稻草加工产业,随行的副镇长张小军一脸兴奋,像黄显福这样从事草帘加工的农户全镇还有20多家,年销售草帘1200余车,产值逾800余万元。前些年,群众生活很拮据,家家户户靠几亩田地生活,一年到头也就对付个千八百元,收割的稻草大多当柴火,见不了多少效益。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草棒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了,现有各类草棒机械60余台,主要生产草帘和草绳,但一直处于个体加工状态,产品竞争力不强。如何变废为宝,引导群众将草帘编织产业做大做强,龙头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讨,决定把草制品业与稻草综合利用工作有机结合,镇上瞅准草棒行业的市场前景,因势利导,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发展草棒制品。为增强草棒行业市场竞争力,该镇成立了稻夫草制品专业合作社,注册网页,扩大镇草制品宣传力度,组建了专业经纪人队伍,并在熊家山村建立占地10亩的草制品加工中心区,对辖区12个生产加工点进行引领和指导,为该镇草制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帘编制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草帘编织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也一定程度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据不完全统计,该镇草棒业年解决劳力400人,人均增收4000余元。
- 上一篇:草支垫-百科
- 下一篇:成为河南最大的稻草制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