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袋:铺就农家致富路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灵武市郝家桥镇西渠村草编园区,朱建民正带着村民在草编场里忙活着,一把把稻草塞进去,两台草帘机不停地“吐出”草帘子。朱建民的妻子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腼腆地说:“冷也没办法,刚接了一个加急订单,这几天得加班加点赶制。我们家搞草编已经有20多年了,以前给别人家打工,十几年前自己开始干,每年大约收储1000亩稻草,年收入10万元左右。这在村里都算是小户了,经营大户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元呢。”
灵武市每年大约产生水稻稻草13万亩、玉米稻草12万亩、小麦稻草3万亩,产量约14万吨,其中只有约5万吨作为饲料饲草使用。稻草是用则利、弃则害,如何让剩余的“废物”合理利用产生价值,草编无疑是理想的解决办法。
据灵武市三园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杨学云介绍,郝家桥镇的草编历史悠久,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渠村、王家嘴村、胡家铺村、崔渠口村就有一些家庭手工作坊用稻草、玉米稻草、芦苇、蒲草编制草帘。后来从手工变成了机制,产品逐渐增加到保温帘、砖坯帘、草织垫、道路运输衬垫物、草袋、草绳等十几个品种,涉及设施农业、建筑业、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环保绿化、石油石化等多个领域,产品主要销往宁夏本地及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最远销到哈萨克斯坦。
目前,灵武市三园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营的“三园草制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有加工户103家,年消耗各种农作物稻草约16万亩,产值过亿元,是西北最大的农业废弃物原料化基地,带动当地3000多人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草编产业已发展成为郝家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逐渐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之路。2018年,该联合社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农业副产物加工典型模式,同时成功申报第二批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杨学云对草编产业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将草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进行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资源化‘五化’综合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吃干榨尽’。”
- 上一篇: 南昌多渠道引导稻草变“草袋”
- 下一篇:草袋让稻草焕发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