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草帘厂家创新务实立足市场
万全区北沙城乡北沙城村通过发展蔬菜、光伏、农机具租赁等多种产业,并多渠道安排村民就业,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村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村民踏上了富裕路、幸福路。
年收入五六万元
在万全区北沙城乡北沙城村,曾经是贫困户的村民谢海富靠种植7个蔬菜大棚,不仅摘掉了“穷帽”,而且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北沙城村地处万全区西部, 属河川地区,全村户籍人口1325户3798人, 其中建档立卡户340户974人, 该村2018年脱贫出列,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谢海富家的蔬菜大棚十分低矮,进去连腰也直不起来,他在大棚外向记者讲道:他今年62岁,家中有7个蔬菜大棚,其中占地8分的蔬菜大棚有4个;占地半亩的大棚有3个。一个蔬菜大棚投资在2万元左右, 其中3个占地半亩的大棚,当初在建设时,都是国家扶持的,他基本上没有花钱,4个占地8分的蔬菜大棚是他个人出资建设的。
蔬菜种植让谢海富找到了增收致富路。 “种植蔬菜比传统大田玉米收益强多了,去年我家大棚种植的蔬菜毛收入在五六万元, 前年收入更高。 ”谢海富兴奋地说。
户均一个棚
郝树明,北沙城村主任。 他介绍,村里发展错季蔬菜种植,培育蔬菜种销经纪人,他们种植露地错季蔬菜150亩,以西红柿、豆角、青椒、尖椒为主, 设立蔬菜收购点,引导村民种植露地蔬菜9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为126亩,与种植传统玉米相比, 亩均增收8000元。
2019年,由乡政府主导,北沙城村、周家河村、黄銮庄村和北辛庄村 4村整合扶贫资金,建起32个高标准暖棚,并以每年35万元的租赁费租赁给一家公司, 租赁收益归4村所有,其中80%用于建档立卡户公益性岗位工资支出;20%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又推动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开展。
万全区统筹资金入股光伏电站,增加北沙城村集体收入,光伏收益资金80%用于开设的公益岗位和临时性公益岗位人员工资,这样增加工资性收入,做到脱贫人口收入有保障,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出现;2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支出。
北沙城村与周家河村、黄銮庄村、北辛庄村3个村联合实施了农机购置项目, 整合扶贫资金,购买青玉米收割机、旋耕机、拖拉机。 农机具已与禾久集团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北沙城村可获得资产收益5万多元。
近些年来,种植韭菜效益高,目前村里发展起星火、洋河、创业3家韭菜专业合作社,兴建韭菜大棚370个, 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在合作社的带动与引领下,激发起村民种植韭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村民个人发展起韭菜大棚1384个。
北沙城村的韭菜品质好, 供应天津一家超市, 去年供应量达到10万斤。 河北、内蒙古等地蔬菜商贩纷纷前来收购,半亩韭菜大棚一年纯收入在8000元至1万元。现在在北沙城村,户均一个大棚,村民最多的有十个大棚。
北沙城村通过多种产业发展,促进了村民稳定增收。
一份土地两份收益
村民杨占香今年52岁, 她的老伴55岁, 他们养育了两个儿子, 其中一个儿子已成家; 另一个儿子还没成家, 因杨占香身体有病, 一度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她家有8亩地, 4亩地由老伴来种植, 其中2亩地种植糯玉米, 另外2亩地种植韭菜。
杨占香家另外的 4亩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其中1亩地用于暖棚建设。另外3亩地紧挨公路,在廊道绿化时进行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地收入600元、廊道绿化每年每亩1000元。 老伴在家种地,她则在村打工, 给别人捆韭菜, 一年可以干三四个月, 每天工资70元至80元。土地流转后挣到了租金,到外面打工,还可以挣到薪金。
高峰是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驻北沙城村工作队队长。 他介绍, 统筹考虑农业产业规模化、 组织化发展和解决农户缺劳动力、 缺技术的问题, 组织农户流转土地种植韭菜, 涉及农户449户, 其中建档立卡户123户; 廊道绿化工程流转涉及农户815户, 其中建档立卡户297户。 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 还可以参与储备林养护, 获得工资性收入, 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益。
高峰说,村里通过与建筑公司联系,介绍村民到建筑工地务工,建档立卡户42人, 每人每年可务工6个月,月收入4500元至7500元。 与禾久、天勤等龙头企业对接,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岗位15个。为本地3家韭菜蔬菜合作社推荐种植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建档立卡户7名。
通过光伏、 大棚项目、 农机具项目分红,增设公益岗位、建档立卡户临时用工和公益事业用工,增加村民收入。 比如利用光伏收益设置公益岗13名, 安排建档立卡户13人就业,与此同时,提供护林员、河道巡查员等多个工作岗位,保证村民持续增收,村民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走上富裕路、幸福路。
- 上一篇:河北稻夫草帘厂家设计新颖优良品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