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草绳、编织草袋贴补家用
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虽为陪都,享有特殊的地位和非凡的政治待遇,却无法追赶上一座真正皇城的发展速度。曾经象征着神圣坛城的四塔四寺在建成后的二百余年中,渐渐荒芜老去,它们与城市保持着若近若远的尴尬距离,始终人迹罕至。正如西塔,除了塔寺,周围一片荒地。
西塔南,太原街北一带,曾经是大片的稻田,由朝鲜半岛迁至此处的朝鲜族人多为水稻种植者。
20世纪初期,日本开始针对东亚地区发动侵略战争,在占领朝鲜半岛后,又在日俄战争后不断蝉食中国东北。日本在沈阳地区以南满铁路为核心,大兴土木。为了满足在沈阳大规模建设需要,日本从其殖民地朝鲜半岛强行征召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朝鲜人的一部分就被安置在了西塔附近,成为西塔地区的第一批朝鲜族居民。
这些外来居民,要么出苦力在各个建筑工地工作,要么寄居在当地富户或者日本商人家中种植水稻,收入微薄,甚至不够一家老小的花销。勉强度日的朝鲜移民,住在西塔一带低矮的板棚里,西塔周边的荒地,渐渐被简陋的朝鲜民居和他们所开垦的水稻田占据。很多人家开始靠搓草绳、编织草袋贴补家用,西塔的草绳胡同便以此得名。也有一些朝鲜移民靠打短工,或卖大米糖、稻糠维持艰难的生计。
朝鲜人擅长水稻种植,同时也具有米粮加工的手艺,像大米糖这类的小吃便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这些卖草绳、卖小吃的朝鲜族小商贩不断聚集,西塔地区渐渐有了商业气息,也吸引了更多朝鲜族人前来定居。不久,一些以朝鲜族生活用品为主的商店开始经营起来,经营范围主要是粮食、布匹、鞋帽及其他日用杂货和副食品,由于这一时期郊区水稻产业发展迅速,精米所(既是粮米加工企业,又是粮店,并以粮店为主)的数量最多。
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在西塔地区聚居,但在日本殖民时代,生活在西塔的朝鲜族人和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人一样,始终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尽管这一时期西塔商业有了雏形,因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规模小,市场混乱,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 上一篇: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常采用草绳绕干
- 下一篇:利用水稻稻草研发凹型草支垫代替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