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绳、草帘使用广泛,销路不成问题
2016年12月28日,伊宁县愉群翁回族民族乡托乎其于孜村村民谷旭梅家聚集了不少村里的种植大户,大家正在热烈地讨论如何变小麦稻草、苞米皮为宝,走绿色编织产业致富路。
原来,这个点子是谷旭梅想出来的。
为了带动村里的各族妇女居家就业,谷旭梅在村里办起了服装加工车间,主要加工校服、工装等。可是近两年,州直很多县市相继建起了服装加工企业和刺绣合作社,很多家庭妇女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服装加工、刺绣产业在州直基本饱和,要想帮助更多的妇女就业就得想别的路子。”谷旭梅说,去年9月,她随自治区妇联到内地发达省市参观当地妇女致富的产业。其中,有一个村子,全村靠编织产业一年创收两个亿,走上了致富路。“当时,我非常震撼,这个村子男女老少都从事这个产业,80岁的老人坐在自家炕头一边看电视一边编织。”谷旭梅说,编织原料是苞米皮、麦秆、芦苇等,这些原料在伊宁县非常多,都当作废料,不是烧了,就是喂牛羊了,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这个产业增值效益前景广阔。
回来后,谷旭梅向村里的种植大户及家庭妇女展示她手机拍下来的编织品,有花篮、藤椅、小凳子、水果筐、花瓶等各种编织成的精美产品。“苞米皮、麦秆真能编织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村里种植大户马忠祥有点质疑。谷旭梅就把当地的加工过程全部一一详解给大家,大家听得连连点头。“照这样的话,确实可行,那2017年秋天咱们也尝试着开始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麦秆编织的草绳、草帘使用广泛,销路不成问题,用天然绿色的苞米皮、芦苇编织成的草席、凳子、花篮等各种草编制品品特别受市场青睐。
现在,谷旭梅正在组织人员进行编织产业系统学习和培训。随后,谷旭梅将邀请外地从事编织业的工人对本地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苞米皮、芦苇、麦秆的加工、染色、编织等培训。“编织产业是能真正实现男女老少居家就业的好产业。”谷旭梅说,当前,由于运费等诸多原因,外地的编织产品很少能走进州直市场。本地编织产业一旦形成,将会填补当地市场空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上一篇:蔬菜深冬草帘标准化管理方案
- 下一篇:苗木安全过冬草绳安全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