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草绳做公益,如东老人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占如东人口总数28%的老人们,忙农活做家务、带孩子打纸牌,不少六七十岁的“年轻”老人,还在打零工补贴家用。在舆论为老龄化社会忧愁时,老人们依旧努力保持活力,为社会、为家庭发挥余热。
六七十岁的农村人“不算老”
“一亩地稻草搓成草绳能赚400元左右。”徐庄村72岁的葛家夫正在地里忙着捆草,每捆约20斤重。一眼望去,田野里满是1米多高的草捆,仿佛站岗的士兵。稻草晒干捆好,葛家夫就用板车往家运,在后院堆好,闲时和老伴一起用搓绳机将其搓成绳。
“一年能搓20亩地的稻草,赚万把块钱。”葛家夫说,如果一天搓8小时,他和老伴差不多能搓4捆,每捆收益18元。当然,他们不是村里搓的最多的,有人家靠搓草绳一年能赚一万五甚至两万元。“我们不靠搓草绳生存,干得动就干,干不动就歇。”
在种田之余,老人还能靠编草绳获得额外收入,这得益于当地几家草制品合作社,是他们发现了商机,并组织村民生产。65岁的葛家明,是如东利民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他的合作社覆盖马塘及周边几个乡镇,社员超过1000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合作社每年能消耗3万多吨稻草,相当于把4万亩田的稻草变废为宝了。”葛家明说。
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老人也不例外。农村的老人,除了田间耕作带孩子,也想法子多挣些钱;城里的老人,除了带孩子拉家常,很多人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在如东县关工委的支持下,退休教师缪云山联合其他几位退休教师成立了芳岑志愿服务站,假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缪云山告诉记者,10多年来,就是这些平均年龄近80岁的老人,为6000多人次的孩子举办了冬令营和夏令营,而这些孩子,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儿童。
“他们并不在乎得到多少经济回报,而是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如东民政局副局长崔红霞说,很多退休医生和退休教师,整天都忙得不亦乐乎,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
掘港镇三元社区的“爱心存折”也很有意思。所谓“爱心存折”,就是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信息记录在“存折”上,等将来志愿者本人或其直系亲属需要义务服务时,再将记录过的服务加以返还。三元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莉莉说,志愿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的老人。他们为“年老”的老人提供服务,实际上是储蓄了服务,当他们“变老”需要帮助时,再从“存折”里提取。
- 上一篇:防汛是个技术活 防汛草袋竟有这么多
- 下一篇:怀远县管庄村:草绳编出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