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郯城农民冬闲不闲 草绳赚钱营造繁忙景象
山东省郯城县农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挖空心思去赚钱,把过去的冬闲变冬忙,家家户户冬闲不闲红火赚钱,营造出一片繁忙景象。
彩纸刻凿出“喜钱”
“挂门笺”属于民间刻纸,是中国民间工艺“三绝”之一,起源于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山东省郯城挂门笺又称挂门前、门吊子,是一种节庆日挂在门楣上的汉族民间郯城挂门笺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一门共五张,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边框和穗子三部分组成。每到春节附近省份的城乡居民都习惯把用五色纸凿制的挂门笺同春联一起贴在门窗框上祈平安盼吉祥,给节日增添喜庆。制作挂门笺是万高册村农民的传统项目,在该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全村家家都会这门手艺。历经代代相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门笺花样品种越做越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尤其是随着门笺的刻花、镶字等工艺的不断创新,使浓厚的乡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风味,人们爱不释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乃苍介绍:挂门笺曾在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后,名声更大。每年他家制作门笺就有二三万套,对外批发一天就能挣100多元。每年到了冬闲农民就凿制挂门笺,民间传统文化就“火”了起来。因为凿制门笺这门手艺活不累,男女老少都能干,不外出看着家门口照样能挣钱,。附近的张高册、仇高册、盛村、小马头等村100多户农民也加入了这行当。全村每年刻制、粘贴门笺120多万套,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其中80多个加工、销售大户年收入万元以上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分作品还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萝卜赚到水果钱
俺村的‘水果萝卜’皮薄、汁多、清脆,进入大超市当作水果卖,发货都到了海南。郯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刘振涛说,包装好的“翡翠”牌萝卜一小箱能卖20多元。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花园社区是古镇马头过去的菜园子,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种蔬菜的能手。这种“水果萝卜”种植,与当地土质有很大的关系,按农民讲方圆2、3里路是“夜潮地”,适宜蔬菜生长。该社区的萝卜品种又细又长、清脆、爽口,进入大中型超市与水果并摆一起,可与水果媲美。
政府因势利导,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萝卜种植,建成占地3000亩的无公害“水果萝卜”种植基地。为了确保萝卜皮薄、汁多、清脆良好的口感,严格推行“无公害”种植,确保“水果萝卜”的质量。成立了郯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帮助种植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水果萝卜” 、“翡翠”、“弯刀青”都以命名进入市场,备受市民的青睐,且做为节日礼品馈赠亲朋的礼品。
冬闲之际,花园社区的青壮年都忙活起来,有叔侄俩、姊妹俩、兄弟俩、夫妻俩等结伴推着地板车到临沂、新沂、连云港、徐州、上海等大中城市销售水果萝卜,一个冬季下来,一个人收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一、两万元。
废草加工变金钱
郯城县马头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每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总面积近10万亩,年产稻草5000多万公斤。农民抓住当地农作物稻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冬闲变冬忙,他们将以往被人们当作柴烧的玉米皮、稻草,经过编织加工摇身变成了“婴儿的摇篮”、“老人的鸟窝”、“年轻人的狗窝”等喜爱的生活用品,即经济实惠、节约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兴隆、顾庄、宋庄等村1200多个农户购置打绳机、草苫编织机,利用稻草编草苫、打草绳,销往寿光、苍山等地,户均两个月就收入3000多元。王店子、小刘庄、马一、马二等村3600多户农民抓住城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看重环保、美观草编制品心理,利用废草巧手编织狗窝、纸篓、鸟窝、洗衣筐、婴儿摇篮等工艺品。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实行定量生产、来样加工等多种营销方式,不仅拓宽了草制品的销售渠道,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仅稻草编织一项,年可编织200多万套稻草制品,加工制作的十几个品种,除了卖到国内的大中城市以外,近80%出口到国外成为出口创汇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