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绳王”的產業鏈越編越長
一年吃掉麥稈兒﹑稻草3萬多噸﹐專業合作社助農民年增收3000萬元──
昨天7點剛過﹐如東縣馬塘鎮徐莊村62歲的婦女許映秀﹑尊山村72歲的老農顧彬等7名僱工趕到南通綠環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位於沙莊村的倉庫﹐隨著理事長管小飛打開庫門﹐他們背起一捆捆防汛草包﹐將其送上15噸的貨車。
“這些草包出自桃園村周銀堂等30多名農民之手﹐是管小飛聯繫了訂單﹐拿著打好的樣品﹐上門輔導他們編織的。”草製品經紀人周亞星說。
“去年﹐我家水稻收割後﹐我和老婆用曬乾的稻草編織了2000多隻防汛草包﹐小飛以每隻兩塊四的價錢收購﹐我賺了5000塊。”周銀堂年過七旬﹐他笑瞇瞇地告訴記者﹐“去年﹐我賣繩兒﹑草包就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
“這批5萬隻防汛草包﹐今天必須送到吳江防汛指揮部﹐趕緊裝車。”一到位於徐莊村的倉庫﹐管小飛趕緊推來輸送機﹐接通電源﹐與工人一起搬運。
走進南通綠環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產品展銷中心﹐綠化草繩﹑防風保溫草簾﹑草蒲團等10多種草製品很是吸引人。“這些都是我從事秸稈兒綜合利用20多年來的作品﹐去年指導農村老弱病殘編織防汛草包﹑防風保溫草簾﹑搓草繩‘吃’掉稻草兩萬多噸﹐全部現金收購﹐幫助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
蔡渡村17組嚴善良身體不好﹐但他靠著搓草繩﹑編草包等﹐每年能賺上萬元。他一邊給草繩機餵草一邊介紹﹐“10多年前﹐我的鄰居搓繩﹐每捆才賣五六塊錢﹐好多人沒興趣”﹐管小飛開發了綠化草繩﹑工業繩﹐統一了質量標準﹐草繩每捆身價提高到20塊以上。
“管老闆﹐你趕緊到合作社來一下﹐有人來談採購生物質燃料的合同。”來人是大豫鎮一家企業的老闆﹐企業將燃煤鍋爐改成生物質鍋爐﹐每天要10多噸生物質燃料。“這些燃料是我的5臺打捆機到田頭打捆麥稈兒﹐加工生產的。”每年麥收季節﹐他與30多名工人一起日夜不停地打捆﹐每天只睡4個小時。
高中畢業後﹐管小飛做起了草繩生意﹐專門為宜興陶瓷生產企業加工﹑收購草繩。2003年﹐他決定開發草製品﹐並拿出所有積蓄﹐創辦如東興達草製品廠﹐後來成立南通福民草製品專業合作社﹐在全縣各地設立15個收購點﹐添置12臺貨車從事草製品的物流運輸。合作社還建立自己的官方網站和商業網站﹐發展網上貿易﹐會員從起初的200多名﹐增加到500多名。合作社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
“打造現代草業的‘鏈式版圖’﹐帶動更多的經紀人加入稻麥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行列﹐為秸稈禁燒開拓環保式﹑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被當地人譽為“草王”的管小飛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