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草棒铺就小康路 人均收入过万元
已近初冬,走进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高尔夫大道原阳县段,路两边是成片的一摞一摞堆成山的毛毡材质或草棒材质的保温材料。在原阳县村主任薛忠良家的保温材料加工制作场,工人们正在忙忙碌碌,有的往机器里填充稻草,有的给加工好的草棒裁边扎线,几十亩的场地上机器声隆隆响,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九十年代自己在外地打工,离家远,除了食宿和坐车等费用,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这些年自己一直在家,农忙时干农活,农闲这两个月就在家门口打工,两个月下来就能轻轻松松挣上六七千块钱,”正在机器上操作的王力强师傅说。
薛忠良是村里从事加工保温材料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户。十多年前,当地水稻种植面积还很大,村里有许多弃置的稻草堆在房前屋后。通过房地产商朋友介绍,保温材料这个行业做的人很少,精明的薛忠良立刻嗅到了商机,于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他便雇了几个村民,收来左邻右舍的稻草做起了草棒子。
没想到,这一做就一发不可收。从一开始用稻草做基本材料,到现在发展到毛毡等多种材质被运用,从原来的纯手工制作,每人每天只能做百余个草棒子,发展到了现在机器生产线,每天生产一万个的生产能力。雇工也从原来的六七个人发展了现在的百余号人。
由于产品质量好,多年来,原阳县的保温材料逐渐占领多地市场,产品受到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和东北等地用户的好评。当然,薛忠良的个人收入也是成倍增长,从起初年赚几万元,到产业发展高峰期年赚上百万元。
薛忠良不但自己致富了,他的敢想敢干还刺激了当地保温材料这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该村300多户中有30多户从事这个行业。而不做业主的村民们也一改往年冬日里无所事事的闲散状态,分散到各家厂子里当起了工人。该村的孙术香老太太已经70岁了,老了老了也在村里当上了工人,不但每天能挣上100多块钱的工资,而且这一上班,身体越来越硬朗。
村支书薛永明介绍说:“我们村60岁以下的基本上没在家闲着的,人不够用时,邻村的许多人也来我们这儿做工,由于家家是计件管理,哪个人一天都能挣上100多块钱呢!”目前,在该村从事保温材料生产的村民达到了三四千人。
保温材料生产行业的盛行,还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目前,该村10多户村民养起了专业的运输车,不但方便了保温材料生产厂家送货,自己又多了增收的渠道,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了。
小小草棒子,铺开致富路。昔日年人均收入只有二三千元的穷村,如今全村300多户中有200多户盖起了小楼,住上了草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人均纯收入达到了七八千元。
对于未来保温材料的产业发展,村支书薛永明和村主任薛忠良一致决定下一步将联合各生产农户,在村里建立专业的生产合作社,为生产农户们在来料、销路、技术上提供更大的支持,争取把这一产业做得更大,让更多的乡亲们参与进来,让大家实现更大的富裕。
- 上一篇:稻草购自原阳漕帮销往全国
- 下一篇:用废弃稻草编织草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