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24小时销售电话:1593737035715937370357

草编资讯News

当前位置:稻夫草编 > 草编资讯 > 草编新闻 >

组织生产草袋、草绳,后来开办了五金厂

草编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联系人:张经理 销售电话:15937370357 点击: 字号:

津南道教都是子承父业、娶妻生子的火居道,分太上门、混元门和天地门等不同宗派。

  一、太上门

  太上门,又称老君门,主要活动在小站等地。太上门约兴起于元代,民间现存有太上老君门十祖像,按金木水火土、日月光照辉排列,各为1个独立的支派,叫作“同天干,独立支”。一说,老君门有20字排行,即“混元乾神祖,天地日月星,三教主圣师,金木水火土。”太上门祀奉太上老君。祖留经卷有观音经、现心卷、扫心卷、还乡卷、道德经、清净经、火妙经、叹世卷、收园卷等。有留世经卷是太上门弟子得道的证果。太上门弟子平时念喜事佛、丧事佛,所用经卷主要有:通花卷、十王卷、伏魔卷、娘娘卷及娘娘行程卷等5部源流。

  民间保存有土字派宗谱,从何祖到清末光绪年间,弟子已10代,到新中国建立前共14代。第10代于桂棣是首先把老君门传入小站镇的人。谱中称小站为新农镇,入谱的新农镇人有赵廷元、尤玉贵、艾子香、陈德贵等。

  二、混元门

  混元门主祀为“无蕴空太上混元老祖”。混元老祖传燃灯老祖,冲天老祖。燃灯、冲天又传武当老祖、耀天老祖、山林老祖。道家称:武当老祖转世为太上老君,耀天老祖转世为孔圣先师,山林老祖转世为释迦佛祖。混元门有大经10部、谶经10部。大经有临凡、苦工、明心、显性、叹世等5种各上下2部。谶经有血湖谶,明心谶等。其它常念的经卷还有娘娘卷、十王卷、白衣卷、苦海卷、法王卷、门头祭、玉华经等。

  混元门在小站的传承人,首推石庆霆,石传刘万福,刘传牟东江。道号智德者为混元门的首创人。

  三、天地门

  天地门与清初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诸多相似。以天地为崇奉对象,供奉“天地君亲师”。天地门承传体系为5个字:“敬、学、怕、吃、求”。每个字的内涵又翻5个字:“敬天地君亲师;学仁义礼智信;怕三老病事苦;吃金木水火土;求平安吉是福”。天地门从山东尚河县董家林村人董老师傅传来,其坟穴在山东董林,门人称为南林。津南开山师祖为马师傅,坟穴在巨葛庄,门人称为北林,黄骅滕庄村人郝二师傅(女),坟穴在滕庄,门人称为西林。统称三林。天地门各地传人逢三林祭日,必到坟穴祭奠。津南马师傅祭日为每年阴历三月初三。天地门掌门人称为“当家的”。门人晨昏两次烧香叩头。

  小站镇及大芦庄、三道沟一带香堂名“太和孙”,为津南天地门长支。上沽林一带香堂名“仙五赵”,为津南天地门三支。香堂名称其后都含1个姓氏。每年老师傅祭日,道徒集中用餐,各自出钱出米面,并集中听诵经卷,为先师升表。天地门也为普通人家念丧事经,也有吹奏乐。

  新中国建立后,津南的道教均已解散组织并停止活动。

  

  佛   教

  

  明万历年间(1573~1620),佛教传入津南。清初,因皇帝尊崇佛教,津南寺庙增多,葛沽的娘娘庙、高庄子的慈云寺,巨葛庄的三圣寺,双港的娘娘庙等都是佛教场所。清代中叶以后,佛教转向通俗。光绪二十七年(1901)始,废庙兴学,津南僧人渐少,一部分人如葛沽娘娘庙乘航等靠卖画生活,后从事小卖度日,一部分人靠到俗家赶经谶谋生。民国初年,许武魁等人在今小站利民道北头立有观音堂。新中国建立前,津南居士有组织地在观音堂一起诵经劝善,成立有观音会。

  津南佛教徒多为净土宗。佛教节日主要有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腊月初八,释迦佛成道日;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七月十三,地藏菩萨圣诞。以及盂蓝盆会。

     新中国建立后,祠庙均废除。

  

  伊斯兰教

  

  津南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绝大多数居住在小站、葛沽、咸水沽3镇。对其居住人数多的村庄(小站镇内除外),报请市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了5个民族村,分别是小站镇的四道沟村,葛沽镇的西关村、杨惠庄村、南辛房村和咸水沽镇的东张庄村。1995年,全区共有回族群众6346人。

  一、人口及分布

  据1995年底统计,伊斯兰教民众居住最多的为西关村,占全区教民总数的34.83%。其次为小站镇内,占总数的26.22%。其他依次为:四道沟村占12.61%;东张庄村占9.52%;分散居住占6.32%;南辛房村占6.20%;杨惠庄村占4.30%。

  1995年伊斯兰教民分布情况表

  表23—1

  〖BHDFG2,WK10,K10,K10,K10W〗镇村名称教民人数占本地区总人

  

  1995年伊斯兰教民分布情况表

  

  镇村名称教民人数占本地区总人口比例注

  东张庄村604人34.7%有清真寺

  西关村2210人90.6%有清真寺

  小站镇内1664人2.9%有清真寺

  四道沟村800人32.5%有清真寺

  杨惠庄村273人11.9%有简易活动场所

  南辛房村394人30.1%有简易活动场所

  其他乡村401人 分散居住

  合  计6346人1.8%

  

  二、清真寺

  小站清真寺  清同治十年(1871),驻小站清军和民工中的一部分回族人,在会馆东1公里处的马厂减河南侧,临时建了1座土木结构的礼拜寺(清真寺),占地面积200平米,建筑面积约80平米,可容纳近百人。光绪二十年(1894),驻军行辕设在减河北大营盘。回族士兵为路近方便,将河南礼拜寺拆除,并在河北建了土木结构的清真寺,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由于小站稻田的开垦,加之陆路交通和水上运输方便,小站逐渐形成了劳务输入、商品贸易的集镇。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河北沧州孟村、青县和唐官屯等地迁来一部份回族群众,对清真寺进行配房的扩建。1920年,小站回族群众有组织地进行集资,将原土木结构清真寺大殿与配房拆除,在原址重新修成方石垫基、青砖瓦结构、具有古式建筑风格的大殿,并建有南、北讲堂、架子房,东面建牌坊式大门楼,占地面积234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西大殿可容纳500人进行礼拜。大殿两侧杨槐树、沙果树、枣树耸立。门楼内右侧有葡萄架,左侧是旗杆桩。大门口外侧为清真义学操场,东边系清真寺义学堂。1965年,小站镇为安置回族群众就业成立渔网厂,清真寺殿房为厂房。1969年,因扩建厂房,将西大殿和东门楼一起拆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小站镇落实了清真寺房产,并于1980年成立群众性宗教团体组织——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寺管会)。1981年,清真寺与天津市二轻局属体育用品八厂协议划分了界线。由寺管会组织重新建起砖木结构清真大殿,呈平顶方型新式建筑。清真寺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大殿可容纳300余人进行礼拜。

 

  咸水沽清真寺  原有两座,均坐落在东张庄村,一座称清真东寺,另一座称清真西寺。清真东寺原占地面积3426平方米,建筑面积895平方米,另有30 亩地,用以养寺。清真西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平方米。清真东寺在“四清”时被生产大队拆毁,原材料盖了俱乐部;清真西寺在“四清”中做了磨房,后因失修倒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教群众要求恢复清真寺。1981年,东张庄大队,协助盖了1个小型宗教活动场所,沐浴室是用土坯盖起来的。随着信教人数的增加,活动场所已不适用。1990年4月,经区、镇两级政府批准在东张庄村征地3亩,重建清真寺,供周围乡、镇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1992年5月,清真寺落成启用,建筑面积436平方米,大殿面积216平方米,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西关清真寺   明末清初,新城建城时,近百名回族群众迁往西关建村。始建西关清真寺前、后殿。清乾隆皇帝巡视大沽海口时,行宫设在杨惠庄村,曾到过西关清真寺,并留下墨宝“慈荫厚贶”四字,制成横匾。今已失。“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当时的政治影响,宗教活动被禁止,清真寺大殿改为工农文教厂厂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已成危房,古式清真寺大殿被拆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关及周围信教群众要求重建清真寺大殿做为宗教场所。在区、镇政府支持下,1991年9月,于原址遗留老建筑基础上重建清真寺大殿。改原建筑仿古旧砖木结构为仿阿拉伯式钢木水泥结构。清真寺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礼拜面积400平方米,可容纳400多人,是过去的4倍。

 

  四道沟清真寺   明清时期,沧州等地回族群众,为谋生搬迁至东大站、南副营、四道沟等村庄,以四道沟较为集中。1952年,在四道沟南半部建一土木结构简易清真寺,有3间土房,建筑面积60平方米,院120平方米,参加宗教活动的有50余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于原址上重建砖木结构房屋10间,正房、南房各5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院140平方米,信教人数多达800余人。周围的东大站、南副营、四道沟等村和邻近国有企业的回族群众,也聚此参加活动。在筹建及日常清真寺费用上,该村企业予以支持。1992年9月,清真寺兴办天津市民族日用化学厂,用以养寺,减少群众负担。

  

  天主教

  

  一、起  源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外国传教士相继到津南地区传教。三十三年(1907),在咸水沽建造教堂,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院内建筑物有砖木结构礼堂、经学教室、卫生所、宿舍等21间平房,厕所4个。院外建有平房4间。在北闸口村有耕地20余亩。以咸水沽教堂为中心,在小站镇、北闸口村、高庄子村分别建造了1座天主教分堂,隶属天津市西开天主教教区管辖,先后派来7名神甫主持教务。其中,外籍4人,中国籍3人。

  新中国建立初期,天主教有小规模、小范围的活动,后经宗教制度改革,神甫被招到市内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教务无人主持,财产无人管理,公开的集体宗教活动停止。1960年,咸水沽教堂被咸水沽公社街道组用以组织生产草袋、草绳,后来开办了五金厂、纸盒厂、缝纫厂。1965年改为织袜厂,将教堂部分建筑物拆除改建厂房。小站教堂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剩下9间平房,于1957年拆除,改建成小站电影院。北闸口、高庄子两座教堂,解放后分别改为卫生院、小学校。

  二、教  民

  解放前,津南地区有天主教民64户,323人。其中,男姓166人,女姓157人。1966年前已发展到167户,757人。其中男姓383人,女姓374人。信教群众分布在小站地区341人,北闸口地区267人,咸水沽地区149人。他们逢占礼、主日,有的去西开教堂过宗教生活,有的在自己家里念经祈祷,或相约教友搞家庭聚会,过宗教生活。1995年,教民发展到860人。

  三、新建教堂

  由于历史原因,原有4所天主教堂已荡然无存。为落实共产党的宗教政策,能使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区委、区政府曾于1989、1990年先后两次为天主教堂选址。1990年10月,天津市宗教局和区政府决定,勘测征地,在北闸口村建成新天主教堂。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教堂面积320平方米,配房210平方米。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网站地图
草编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草编产品
草支垫 工程帘 草棒 大棚草帘 草袋 草绳 草片 草把子
草编资讯
草编动态 草编新闻
草编知识
联系我们
其他

草编留言咨询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销售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联系您!

你的姓名

手机/电话:

所在城市:

产品咨询/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