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农民妙手点“废”成金
冬日暖阳下,原阳县顿岗乡平楼村农民陈坤一边哼着乡间小调,一边织着稻草苫子。瞅着编织好的一堆堆稻草苫子,他兴奋地对我说:“真没想到过去只能烧火做饭的稻草变成了金条条。入冬以来,俺靠编织、出售稻草苫子,已经赚了2万多块钱哩。”
顿岗乡是原阳县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以往该乡的水稻收割后,大部分稻草不是被焚烧,就是废弃烂掉,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该乡农民陈坤发现温棚蔬菜种植需要大量的草苫防寒保温,瞅准这一致富商机后,他大量收购稻草,并购置草苫编织机,专门从事草苫编织生意。编织出的草苫由于物美价廉、结实耐用,俏销本县及汝南、息县等周边30多个乡镇。
在该县农村,玉米蕊、棉籽壳过去是焚烧一堆灰,今日也摇身一变,身价倍增。砖店镇万庄村斐新英把玉米蕊、棉籽壳粉碎发酵后,栽培香茹、金针菇等食用菌5000多袋,年可增收5万多元。如今,在原阳县,像斐新英这样用玉米蕊、棉籽壳、牛粪等“废物”栽植食用苗的群众已达3000多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搞好废弃坑塘开发,发展立体种养是原阳县农民巧施妙手点废成金的又一举措。该县通过拍卖、承包对全县废弃坑塘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在塘边栽果树、养生猪,塘里用沼液、猪粪喂鱼,形成了“猪——沼——鱼”的生态循环产业链。龙口镇张寨村农民张守辉承包村里120多亩废弃坑塘,进行生猪、白鹅、鲤鱼、鲢鱼、泥鳅立体种养,年产值达50多万元。现如今,全县4000多座废弃坑塘均被科学治理开发,成为立体种养的“宝地”,而科学开发“闲废”资源,点“废”成金,也成为原阳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看点。
- 上一篇:稻草堆里拾“金条”
- 下一篇:两万农妇加工稻草收入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