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稻草编出小康
|
开发稻草棒织产品,增加稻草的附加值,成为农业增效、农村闲散劳动力增收的一个好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尝到甜头后,不仅舍不得烧稻草,还会主动收购。
原阳辖区内有名的草包村,农民充分利用稻草棒织草包、草绳、草帘等草制品,既节约了资源,又增加了收入。
老魏是当地有名的草包经纪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草包司令”。他说,每到收获季节,许多村焚烧稻草的浓烟四起,而官舍村门前屋后囤积稻草,家家户户打草包,这样的景象已经有30年了。
46岁的张招娣是官舍村的草包编织大户,我循着隆隆的机器声找到了她家。张招娣的公公正在用自家的草包机打草绳,这是编织草包的第一道工序。尽管老人已年逾八旬,但仍能娴熟地操作。张招娣说,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编织草包靠老弱病残就能做。农闲时,只要不外出打工,全家都会合力编织草包,最多时,一年要卖1万多只。自家田里的稻草根本不够用,还要向其他农户收购。
老魏1978年就开始做草包销售生意,由他发起成立的“稻草人草棒协会”,成了当地农户草包主要销售渠道,并被丹徒区政府指定为防汛草包储备供应单位。他的市场“地盘”从家门口的官舍村拓展到荣炳全镇和句容部分乡镇。近年苏北淮安等地也有编织户投靠“魏司令”,联系代销的草制品编织户增加到了目前的988户,其中就包括张招娣一家。
在老魏的带动下,加入协会的农户年产草包1350万只,消耗稻草2600万斤,每个草制品编织户一年可从草制品编织中获取纯收益8000元左右,988户农民从草制品经济中挖到了“金娃娃”。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老魏的草制品协会加大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的力度。产品由单一的草包扩展到草绳、草帘、草笼,广泛用于建筑、防汛、道路建设等行业。老魏还打算明年在荣炳建立草制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省内外草制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