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运之淮河:“风水宝地”的航运复兴之路
提及淮河,人们想起的是防洪、灌溉。
在中原崛起的关键节点上,201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发展内河航运上升到国家战略。
淮河作为中部崛起过程中,沟通中东,承南起北的重要纽带,为中部地区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中部背负3000年“淮河债”
一方水滋养一方土地。淮水,在三千年的历史中,曾为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早在春秋时期,勤劳、智慧的中原人便开始利用淮河水来发展经济。
史料记载,春秋楚庄王时,孙叔敖主持修建塘蓄水灌溉工程——芍陵,利用淮水支流滦河和东肥河之间的洼地,圈堤蓄水,灌田超万顷;此外,孙叔敖还在河南固始建造的“期思破”,曾造福今天的史河灌区人民。
此后,历史各朝各代更是加快开发利用淮河水系的步伐,大规模建造蓄水、灌溉工程等水利设施。
淮河在历史上除了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经济之外,其水运优势也较早得到了人类的开发。
公元前486年,吴国开挖邓沟,开通淮河和长江间的航运。之后,吴北征晋国,在山东原阳和定陶之间开挖菏水,打通淮河支流泅水与济水间的航运,由泅水通淮河,济水通黄河,至此,淮河连通黄河。
公元前361年,魏国开鸿沟,由黄河引水至圃田泽,由圃田泽开运河至大梁(开封),向南沟通淮河的支流丹水(后来的汗水),从此,淮河和黄河间形成了初步的水运网。
后来,淮河通过邓沟和鸿沟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长江和珠江间秦以后有灵渠),与黄河和海河流域(黄河和海河间三国时有白沟)建立了航运联系,成为政治和军事上至关重要的地区。
尤其是隋唐时期,修凿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运河,自黄河引水向北南开通济渠在汹州(今江苏吁胎淮河对岸)入淮,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全国南北交通的干线。
当时的淮河,对加强中部地区与东部、南部地区的交通和交流,方便南粮北运,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扩大对江南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原与南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巨大作用。
“汴水扬波澜,万里江南通”这是当时中华文明的内脏腹地出现的景况。中原地区曾因航运繁荣而成就了隋唐盛世,达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峰。
到了近代,淮河流域更是战争的必争之地。为争夺这块“风水宝地”,中原大战相继打响;解放前夕,蒋介石坚持“守江必守淮”,淮海战役爆发……
豫、皖争相“通淮入海”
淮水,曾福泽于民,亦降祸于民。
由于历史原因,战争带来的人为水灾;黄河改道,泥沙淤积;气候异常,水源减少等因素,这条曾在大自然的和谐与平静中恬然流淌的长者,在经过3000年历史沧桑之后,变得千疮百孔、日益暴虐。
中部地区,随着淮河的起落而兴衰;近代,又因航运的不济而运势逆转。
2011年1月,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将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机遇,淮河能否再造昔日的辉煌?能否发挥航运优势,振兴中部地区通向外部世界的“黄金水道”?
其实,我国中部内陆省份的“争淮”举动,已回答了这一问题。
发展淮河航运,豫、皖早已悄悄暗自发力。
2005年底,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周口段正式复航,周口的船舶经此入淮河,从洪泽湖进入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直达东海,成为河南省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航道。
2007年,河南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豫皖界)航运基础设施;2011年12月,淮河第二大支流涡河航运河南段二期建设开工,途径河南周口106公里,流经开封、扶沟、太康、鹿邑,与惠济河汇流入淮,拉近了中原与沿海地区的距离,再次成为河南航运的“桥头堡”。
同月,沱浍河航运一期工程相继启动,河南又拿出17.7931亿元,利用4年时间,建设夏邑、永城、四里庙、新桥4个港区和4个500吨级船闸,13个500吨级泊位,港口年吞吐量达340万吨。
以上数据,可见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发展淮河航运的急切心情。
同时,安徽也不甘示弱,也快马加鞭开发淮河航运。
“十一五”期间,蚌埠新港一期、蚌埠复线船闸、淮河首个液货专用码头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计划完成水运投资240亿元,加快建设淮河黄金水道、大力发展蚌埠水运;2012年3月,沙颍河安徽段阜阳闸复建完成并投入试运行。至此,淮河第一大支流沙颍河全线贯通复航。
前几日,具有“千里淮河第一港”之称的蚌埠新港,二期扩建工程也宣布正式开建,计划新建2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投产后可结束淮河无集装箱码头的历史。
淮海成中部崛起新动脉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一般是从沿海开始,溯内河而上,不断延伸扩至内地。
全国看,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大都是沿海或内河流域。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发达地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长江、珠江和海河,这些地区随河东去,融入世界。黑龙江和松花江将东北三省紧紧地联接在一起,西河流域成为西南地区面向世界的新窗口。
而淮河又能给中部地区带来什么?
美国国家航道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个普通的内河15驳船队的运力等同于1050辆卡车或需6个火车头牵引的216节车皮的运力。也有数据显示,超过100公里,水路集装箱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低20%左右;一艘500吨级集装箱驳船,可装载28标准箱,相当于14辆40吨卡车的运量。
内河航运作为一种绿色运输方式,运量大、成本低。中部地区依托淮河航运发展外贸型经济,作为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经济联动的新动脉,充当中部地区走向世界的新窗口,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境内,在江苏境内分三路入海。
作为东中部的连接桥梁、南北方过渡地带,地跨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及山东5省。整个淮河流域人口占全国的13%,耕地占11%。
其中,河南、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油料、棉花、牛肉等农产品大量外销,对淮河内河航运的依赖性将更强。淮河流域物产丰富,豫、皖等腹地地区煤炭储量达400多亿吨,因此,淮河也不可推卸地成为“两淮”及河南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是豫皖两省淮河水系航运进入长三角地区必经的水运通道。
淮河干流经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相通,通过长三角航道网与苏、浙、沪沟通,往北可达山东济宁、枣庄,往东可直接通江达海;每年淮河总运量在3000万至4000万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即将完工的江苏淮安盐河航道全线通航之后,淮河船只经洪泽湖后,将直接进入盐河经连云港出海,出海航程大大缩短。届时,安徽蚌埠港的货船经连云港出海仅有400公里,与从上海港出海相比,航程缩短近一半,比芜湖从上海港出海的距离还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