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草袋使用”纪实
2016年夏天,六轮强降雨轮番袭击黄冈,雨情罕见!汛情罕见!灾情罕见!
巍巍大别山见证:滔滔洪水,让黄冈交通设施遭受空前浩劫,国省干线告急!农村公路告急!水路告急!客运站场告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生命线大保畅到灾后大重建,交通先行的步伐从未停歇……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与毅力较量,挑战极限的无声战斗!
这是一支勇于担当、愈挫愈勇,决战决胜的交通铁军!
这是一首谱写从满目疮痍到满目生机、从废墟到新生的时代壮歌!
短短2个月过去,一幅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画卷,横空徐来,黄冈灾毁交通正在浴火重生。
未雨绸缪:“四早行动”担当交通先行重任
(红旅路金家河段水毁现场)
贯通五条铁路,飞架六座长江大桥,连接七县旅游公路、纵横八条高速公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卓越奋进,交通,已成为老区黄冈最引以为自豪的名片。
然而,这个夏天,一场紧逼一场的罕见大暴雨,冲击着黄冈大地,摧毁着人民家园,罕见的灾情不断传来,声声叩打着黄冈交通人的心弦:
路面冲毁、路基坍塌、桥梁损毁、山体坍塌……全市共有2311公里公路受灾,750座桥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8.79亿元,受灾面之广、点之多、灾害之重、抢修之难,前所未有。
保畅通,是打赢防汛抗灾战的焦点和难点,也是交通公路人的使命之责!
好在应对暴雨灾害,黄冈交通人早有准备。
今年开春,面对各方传来可能会遭遇“98+”汛情预警,黄冈交通系统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早字当头,进行了全系统动员,全面部署,展开“四早行动,实现四个到位”:早准备,预案到位;早排查,预警到位;早动员,部署到位;早反应,响应到位。
在5月底,100万元应急资金、400台套应急抢险机械、草袋、砂石料等应急物资,严阵以待;9个交通防汛抗灾工作组,180人应急救援队伍,枕戈待旦。
面对特大灾情,根据“四早行动”快速反应,一道道防汛抗灾的科学决策和指令迅速发出,一支支抢险队伍迅疾向灾区挺进。
6月19日,首轮特大暴雨引发蕲春张塝镇山洪暴发,通向灾区的所有公路交通中断,数万群众被困,生命危在旦夕。
未雨绸缪,方可临危不乱。
市交通运输局,在第一时间启动公路四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联合组织3支抢险突击队、60多台机械迅疾赶到受灾现场,5小时打通首条生命线,3天内打通通村公路便道,7昼夜架起两座公路应急钢桥,创造了抢险保畅的黄冈奇迹。
首轮告捷,暴雨又一轮紧逼一轮,战役打赢一场又一场。
7月2日,市楚通路桥30余名突击队员奔赴罗田红旅路,打通胜利镇通往薄刀峰景区的救援通道,安全转移183名游客。面对突发山洪,英山交通公路人全体出动,连续奋战两天两夜,使10多处极有可能垮塌中断的中大线、小白线公路免受灭顶之灾。
7月初,黄梅、龙感湖两地交通公路部门联合作战,攻坚克难,及时抢通西隔堤堤顶14公里的防汛通道,确保紧急时刻抢险救灾物资的畅达,为决战决胜西隔堤保卫战书写交通先行的责任担当。
7月17日深夜,黄梅县交通公路部门临危受命,55名突击队员,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抢通公路便道6.5公里。组织350台运输车辆,运送石料6万立方米,为武警水电部队提前两天封堵溃口、顺利合龙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有备则无患,备至则功成。全市108处中断的国省干线和列养县乡道,全部在第一时间抢通便道,所有国省干线和主要农村公路中断线路,三天内全部抢通——黄冈交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天抢通便道”的铿锵承诺,扛起了交通先行的大旗。
科学决策:“三层规划”引领灾后重建品质
(冒雨抢通G346胜麻线)
灾后恢复重建既是一场使命与责任的“接力”,又是一场挑战与奋进的“赛跑”,更是一场打硬仗、补欠账的“赶考”。
黄冈该如何应对?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着力实现全市交通通畅能力、防汛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三个提高”。这是省市领导的嘱托,也是黄冈交通人的美好梦想。
敢于梦想,更勤于实干,这就是黄冈交通人。早在6月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银芝就提出,灾后重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
在这一科学决策下,三部重量级重建文件相继出炉——
7月下旬,《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灾后重建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对红色旅游公路重建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曾被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称赞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样板路,倾注了省委书记李鸿忠、市委书记刘雪荣等领导的大量心血,寄托着大别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梦。这条公路的恢复重建意义重大。
7月底,编制了《黄冈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2016-2017)》,提出规划投资50亿元,全面恢复重建各项交通基础设施,为灾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
8月初,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交通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全市交通灾后重建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向交通重建再次发出新的动员令。
三部规划,贯穿着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发展主线。是放眼长远的打算,更是标本兼治的策略。
三部规划,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精准绘制了黄冈交通重建路线图、时间表、路径法。
到2017年6月底前,鄂东交通枢纽,将彩绘出灾后涅槃重生的绚丽新画卷:
所有国省干线全部完成交通重建任务,创建一批“畅、安、舒、美”示范公路;
被无情的洪水摧毁得满目苍夷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将在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主线恢复重建任务,2017年6月底前,完成主线品质提升工程,再现昔日红绿相映风采,重塑这条交通扶贫示范路品牌。
农村公路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全部恢复重建任务,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标准,全面提升县乡经济干线、精准扶贫产业路、红安麻城将军故居路的通行服务保障能力。
科学决策,引领科学重建。两个月来,黄冈交通把灾后重建当做主战场,勇担灾后重建排头兵,快速度、高品质重建受灾公路。截至7月底,我市所有灾毁公路全部抢通,一般修复工程将在今年底全部完成。
克难竞进:“三不精神”汇聚决战决胜力量
(省道中大线重建现场)
省道中大线重建现场
才下抢险一线,又上重建战场。行走在黄冈大地,交通灾毁现场,处处可见从头再来、重建家园的坚毅身影。
8月1日,在被洪水冲垮的原红安张家湾大桥处,崛起一座崭新的公路钢架桥——八一长胜桥。
7月1日,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红安县七里坪镇张家湾大桥被洪水全部冲垮,两岸居民生产生活阻断。武警交通部队五支队官兵闻汛千里驰援,经过20多天艰苦奋战,投资近400万元,新建一座长122米、宽6米的装配式公路钢架桥。
与洪灾瞬间造成的灾难相比,灾后重建更是一场持久的战斗。
作为全省重灾区,黄冈交通灾毁重建点多、线长、面广,面对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集聚的艰难局面,黄冈又该如何挺过难关?
灾后重建,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政治任务,再苦再难,交通必须先行。这是黄冈交通人共同的承诺。
危险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支撑——
省委书记李鸿忠等10多位省领导,多次冒雨深入黄冈指导防汛抗灾;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先后6次到黄冈受灾一线,现场把脉问诊;
省公路局局长熊友山跑遍黄冈重点县市重点线路,靠前指挥;
市委书记刘雪荣、代市长肖伏清及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连续战斗在一线,指导灾后重建。
困难面前,有一种精神在迸发——
2个月来,黄冈交通人把防汛抗灾、灾后重建当做“两学一做”的考场,发扬不等不靠、不通不歇、不胜不休的“三不精神”,经受了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谱写了一曲抗击天灾、重建交通的动人赞歌。
面对50余亿元重建资金需求难题,黄冈交通人坚持不等不靠、干中求助。通过争取政策支持、众筹、互联网+、社会捐款等多元模式,已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开展灾后重建。
面对如何提升重建质效,两个月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带领9个工作组,到重建现场“穿梭办公”。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通不歇,巧破难题。一线模范养护工胡本善夫妇、即将退休不退岗的养路工郭国志、不惧艰辛奋勇冲锋的突击队长汪飞、埋头苦干的蕲春县公路局长李成华、指挥部设在抢险最前线的罗田县交通局长郑耿等一大批交通公路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跟我上、带头干,不抢通、不回家”的诺言。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在2016年特大洪灾中,日夜奋战在千里生命线上的黄冈交通人,用血性和担当,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扛起了“交通先行”的大旗。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经过一场浩劫的洗礼,黄冈交通人不屈的老区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变得更加坚强,坚持“干”字当先、“实”字为要、“廉”字打底,全面打响了“科学重建,交通先行”的持久战、攻坚战……
科学重建 全力担当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的指示精神,以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毁防治与重建的指导意见》(鄂交建﹝2016﹞394号)为指南,按照“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恢复与改造相结合、重建与提质相结合”的原则,把恢复重建与生态修复、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整治、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有机统筹起来,科学评估、科学规划、科学重建,努力实现全市交通通畅能力、防汛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三个提高”,实现“一抗四保”的目标。
【标本兼治 坚持四个原则】
(省道矮李线重建现场)
政府主导,合力共建。按照分级负责及属地管理原则,各级政府要在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要充分调动财政、发改、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及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坚持部门联动,合力共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因灾损毁情况,编制《黄冈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先干后支、先急后缓”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国省道、主要经济干线、旅游公路及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突出重点,编制《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示范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优先实施恢复重建。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因灾损毁点情况,针对路基、路面、桥涵及挡土墙等工程的不同损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分类实施。
生态环保,注重实效。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注重交通设施与环境的协调融合。全面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打造成自然景观协调统一的绿色、环保、生态之路,率先建成“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的绿色公路示范工程。
【明确目标 分类分步实施】
(罗九线三河口重建现场)
国省干线:2016年底前,完成除大型桥梁及大型滑坡体整治以外的重建任务。2017年6月底前,补齐国省干线养护短板,完成国省干线全部重建任务,确保全市国省干线恢复重建路段的路容路貌、通行能力、抗灾能力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实现“十三五”国检赶超进位打好基础。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2016年底前,完成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全部主线恢复重建任务。2017年6月底前,完成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主线品质提升工程、团风大崎山旅游公路、黄梅北部山区旅游路网等水毁严重的支线公路恢复重建任务。确保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主线及支线通行能力、抗灾能力、路况和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达标,实现品质大提升。
农村公路:2016年底前,以通达为目标修复重建中断路段,以安全为目标恢复重建通客车路段,完成除大型桥梁以外的恢复重建任务及重点小型水库、中型泵站、涵闸等水利设施防汛通道的恢复重建。2017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恢复重建任务,确保农村公路通行服务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按照“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全面提升县乡经济干线、精准扶贫产业路、红安麻城将军故居路的通行服务保障能力。
- 上一篇:河南稻夫草帘促进日光温室大棚快速发展
- 下一篇:路边大量草帘子妨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