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草帘
过去,农民在自己家的地里,以露天的形式栽培一些本地的应季蔬菜,收获后到市场上进行销售。这些蔬菜由于品种单一、品质低,并且应季蔬菜同时集中上市,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现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除了蔬菜上市的春夏季,其余时间对绿色无公害、新鲜蔬菜的需求也开始增长,这其中有着很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用过去的露天栽培的方法是直接不能满足的,只有使用蔬菜大棚进行科学栽培,这种种植方式的利润产出也非常可观。
蔬菜大棚又叫蔬菜温室大棚,近年来发展快速,对发展效益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温室大棚蔬菜栽培,因为投入低、回报快且安装简易,受到广大农户的喜爱,这无疑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福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从燃烧稻草释放二氧化碳到酸和盐酸反应释放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发,到现在被大多数人所使用的施用颗粒有机生物气肥发。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逐步完善使其在中国扶贫工作上被广泛采用,成为了扶贫攻坚的一大技术支柱。
Q1
温室大棚种植业相较传统种植业有何明显优势?
1. 反季节常规蔬菜种植利润高。
山东寿光当地菜农,利用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温湿度可以控制,为植物创造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科学管理,可以把品质和产量提到最高。在冬季,蔬菜价格是一年之中价格最高的时候,此时上市供应利润很可观。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反季节蔬菜物流
2. 名、优、高档菜种植,定位高。
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大城市周边地区,由于消费水平高、高档酒店多,可以发展栽培名、优、特蔬菜品种,例如:芽菜类的香樁芽、软化菊苣、西洋菜;绿色保健类的乌塌菜、花叶生菜、紫背天葵;茄果类的樱桃番茄、五彩椒。满足更高市场的需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例如:番荔枝80元/斤,西洋菜15元/斤,大棚琵琶采摘180元/斤。
3.产、供、销一体化整合产业。
还可以利用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有机蔬菜,产品直接对接大型商场和酒店,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利润通过整合加大更加可观。一些地区更是将生态蔬菜种植与旅游观光整合到一起,顾客现场参观、采摘、体验,效益不言而喻。
河北张家口农业公司蔬菜生产直接对接超市
Q2
怎样做好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的管理工作?
加强保温,防寒防冻。冬季寒冷,温度较低,还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因此搞好防寒保温工作,使蔬菜免受低温伤害是冬季大棚蔬菜管理的关键。
① 生产上通常采用多重覆盖栽培技术。
② 如遇强降温天气,则要采取临时加温措施。
加温时应该注意,在温度的控制上应以植株不受冻为原则,温度不能上升太高,尤其要适当控制夜温。
③ 科学悬挂温度计。
棚室内的温度计多挂在植株上部,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与所处高度基本成正比关系,特别是植株繁茂与较高时。由于枝叶的遮阴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
④ 采取增光措施,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Q3
可采取的增光措施有哪些?
① 更换新膜并保持清洁。
可用绿竹EVA膜、泰光、喜丰等透光率高的农膜,并勤擦拭农膜,保证农膜表面的清洁。
② 地膜覆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覆盖白色地膜,而非黑色地膜。因白色地膜可反光,可增强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强度,而黑色地膜吸光。
③ 后墙悬挂反光幕。
④ 及时整枝摘叶,增强田间的透光性。
⑤ 降低湿度。
棚内湿度过大是诱发病菌的主要原因。一是可通过种植行覆盖地膜和操作行覆盖麦草,或者全棚覆盖地膜的方法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棚内湿度;二是可采用两次放风的方法排除棚内湿气,同时还能排除棚内有害气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全国典型案例】
湟源县打造“党建扶贫示范大棚”经验探索
如何振兴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此,湟源县从县情实际出发,强化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找准绿色发展的产业项目,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探索出“抓党建促扶贫,借大棚促转变”的新经验。
近年来,湟源县共有2990户、11145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还让不少村民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培训、引导和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乐、成立了养殖合作社,通过开出租、当保安、上工地揽活、到餐厅打工等方式,过上了和城里人差不多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年龄偏大或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待在家里,既找不到挣钱的路子,也无法融入新的生活。
针对这一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现实问题,于2017年湟源县委组织部结合易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发展实际,利用县域闲置温室大棚,申报实施了“党建扶贫示范大棚”项目,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为了加强领导,湟源县还成立了“党建扶贫示范大棚”临时党支部,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临时党支部为种植户们讲政策、转观念、强信心,凝聚了“脱贫致富靠自己,自力更生是出路”的内生动力。
同时,把16栋温室大棚的种植户组织起来,在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上下功夫,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扶贫一线上的新农民”。他们的出现说明:抓党建促脱贫,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就是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入手,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准致富门路。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怎样引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答案是:要党支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贫困户干,一级带一级,先富帮后富,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党建扶贫示范大棚”的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如何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致富上谋思路、想办法,让乡亲们在家门口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就能赚上钱,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为了拓展蔬菜销售渠道,临时党支部精心制作了宣传册、广告牌,并通过“日月山下党旗红”、“微湟源”等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宣传“党建扶贫示范大棚”项目,倡导“湟源人吃湟源乡亲种的菜”的理念。同时,通过在县城设立蔬菜销售点、开展蔬菜采摘等方式,打开了销售渠道。短短几个月,种植户的收入平均达到5000多元,“党建扶贫示范大棚”也已从年初的16栋扩大到了50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